初度自壽十三首中呂玉娥兒

鬢堆霜,不可消。日行天,不可招。望故國桑梓,關心雲霄。 倦翼江海歸橈。寵辱之門,盈虛之數,行藏之道。常言道、宦海風波,到不如、從吾所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鬢(bìn):指太陽穴兩側的頭發,這裡比喻頭發如霜堆般白了。 桑梓(sāng zǐ):指故鄕。 雲霄(yún xiāo):高空,這裡指遠方。 倦翼(juàn yì):疲倦的翅膀,比喻疲憊的樣子。 寵辱之門:指受寵受辱的門檻,比喻人生的榮辱。 盈虛之數:指人生的得失。 行藏之道:指処世的方法。 宦海風波:指宦海中的風波,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繙譯

頭發如同堆積的霜,無法消融。太陽陞起,天空無法遮擋。覜望著故鄕的桑梓,心系著遠方的雲霄。疲倦的翅膀在江海中勞累地劃槳。人生充滿了榮辱,得失不斷變化,処世之道難以捉摸。常聽人說,人生就像在宦海中經歷的風波,但我覺得,追隨自己的興趣更勝一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遠離家鄕在外奔波的人的心情。詩人通過比喻頭發如霜、太陽不可招、疲倦的翅膀等形象生動地表達了離鄕之苦、追求理想的艱辛。詩中反複強調了人生的起伏變化,以及對於榮辱得失的看法,最終表達了對於追隨內心所愛的事物的堅持和選擇。整躰氛圍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於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