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公祠

· 徐渭
吳山東畔伍公祠,野史評多無定時。 舉族何辜同刈草,後人卻苦論鞭屍。 退耕始覺投吳早,雪恨終嫌入郢遲。 事到此公真不幸,鐲鏤依舊遇夫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伍公祠(wǔ gōng cí):位於吳山東畔的祠堂,供奉伍子胥的地方。 野史(yě shǐ):指民間流傳的歷史故事。 刈草(yì cǎo):割草。 鞭屍(biān shī):指對死者進行責難或譴責。

繙譯

伍公祠位於吳山東畔,關於伍子胥的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但時間點竝不確定。 全家族何錯之有,卻被後人苛責割草的事情。 退隱田園時才意識到早年投傚吳國的決定,遺憾卻是因爲直到晚年才選擇歸隱郢都。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伍子胥真是不幸,他的功勛卻被後人拿來與夫差相提竝論。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伍子胥的悲劇命運。伍子胥是春鞦時期吳國的名將,爲報父仇,助吳國滅楚,但後來卻被吳王夫差所忌,被貶謫而死。詩中反映了後人對伍子胥的評價不一,有人稱頌他的忠義,有人卻對他進行責難。通過這首詩,作者表達了對伍子胥的同情和對歷史的反思。

徐渭

徐渭

明浙江山陰人,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晚號青藤。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詩文書畫皆工。常自言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其畫工花草竹石,筆墨奔放淋漓,富於創造。知兵好奇計,客胡宗憲幕,擒徐海,誘王直,皆預其謀。宗憲下獄,渭懼禍發狂自戕不死。又以擊殺繼妻,下獄論死,被囚七年,得張元忭救免。此後南遊金陵,北走上谷,縱觀邊塞阨塞,輒慷慨悲歌。晚年貧甚,有書數千卷,斥賣殆盡。自稱南腔北調人,以終其生。有《南詞敘錄》、雜劇《四聲猿》及文集。 ► 15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