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林山驛:古代的一種驛站名稱,位於山林之間。
口號:指寫下的詩篇或標語。
初詠:最初吟詠。
誤謂:錯誤地認爲。
臨水:地名,原指無水的地方。
風塵:指風和塵土,比喻世俗紛擾。
撲馬鞍:指風吹揚馬鞍上的塵土。
草堂:草木茂盛的小屋。
三泖(mào):指三個池塘。
苔石:長滿青苔的石頭。
潺湲:水流的聲音。
翻譯
在林山驛的小坐,我最初寫下了這首詩篇,誤以爲這裏是臨水之地,卻只有風吹揚着馬鞍上的塵土。我卻回憶起了那草木蔥蘢的小屋旁的三個池塘,陽光灑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水聲潺潺。
賞析
這首詩以林山驛爲背景,描述了詩人最初在此地吟詠時的錯覺和回憶。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對過往時光的懷念之情。詩人以簡潔清新的語言,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表達了對歲月流逝和生活變遷的感慨。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詩意,令人回味無窮。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
孫承恩的其他作品
- 《 石湖諸公小會草堂二首 》 —— [ 明 ] 孫承恩
- 《 秋日雜詠二十三首詠山居 》 —— [ 明 ] 孫承恩
- 《 秋興八首用馬西玄韻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六十四 徐孺子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六十七 諸葛武侯 》 —— [ 明 ] 孫承恩
- 《 園居漫興 》 —— [ 明 ] 孫承恩
- 《 襄陽爲自古要地撫遺蹟吊往事有懷七人焉因各賦詩一首諸葛武侯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十八 李臨淮王 》 —— [ 明 ] 孫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