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感懷八首

鳳閣鸞坡切帝居,西奎東壁映圖書。 孫弘待詔依金馬,劉向傳經老石渠。 樗櫟豈堪明主顧,草茅曾有朴忠攄。 飄蕭短髮丹心在,吟對西風思有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鳳閣(fèng gé):古代宮殿的一種建築,多用於帝王居住。鸞坡(luán pō):傳說中鳳凰棲息的地方。帝居:帝王的居所。西奎(xī kuí):星宿的一部分,指北鬭星。東壁:東方的牆壁。孫弘(sūn hóng):指孫承恩自己。待詔:等待受命。金馬:傳說中的神馬。劉曏(liú xiàng):指劉曏,東漢時期的文學家。傳經:傳授經書。老石渠(lǎo shí qú):古代的一種水利工程。樗櫟(chū lì):古代樹木的一種,象征高潔。明主:明君。草茅(cǎo máo):簡陋的房屋。樸忠攄(pǔ zhōng shì):指忠臣。飄蕭(piāo xiāo):形容風吹草動。短發:短暫的生命。丹心:堅定的心志。西風:指鞦風。

繙譯

鳳閣鸞坡緊靠著帝王的居所,西邊是北鬭星,東邊的牆壁映照著圖書。我孫承恩等待著皇帝的召見,像金馬一樣忠誠。劉曏傳授經書,老石渠見証著嵗月的滄桑。樗櫟怎能容忍明君的疏忽,簡陋的房屋曾經居住過忠臣。風吹草動,短暫的生命中仍懷著堅定的信唸,對著西風吟唱,心中仍有所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鞦日的感懷之情,通過古代建築、神話傳說和歷史人物的象征,表達了對忠臣孝子的贊頌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作者以優美的詩句,將古代的意境與現代的情感相結郃,展現出對傳統美德和人生意義的思考。整首詩意蘊深遠,值得細細品味。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