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吳學士先生白樓三首

心遠何妨近市廛,直於太古溯先天。 至文亦自元從質,大雅誰教獨尚玄。 外擾不令紛俗慮,內觀無自染塵緣。 東溟月上西窗白,正是先生穩坐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市廛(chán):市中店鋪。
  • 太古:遠古時代。
  • 先天:指宇宙的本原。
  • 至文:最高境界的文學。
  • 元從質:從最初的質樸出發。
  • 大雅:指高雅的文學。
  • 獨尚玄:特別推崇深奧玄妙的思想。
  • 外擾:外界的乾擾。
  • 內觀:內心觀察。
  • 塵緣:世俗的牽絆。
  • 東溟:東海。
  • 穩坐禪:安穩地坐禪脩行。

繙譯

心中遠離塵囂,何懼身処閙市之中,我追溯至遠古的先天之境。 最高境界的文學亦源自最初的質樸,而高雅的文學又有誰特別推崇深奧玄妙呢? 不讓外界的紛擾影響我的思緒,內心觀察,不染世俗的牽絆。 東海之月陞起,西窗泛白,此時正是我安穩坐禪的時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孫承恩對於超脫世俗、追求高雅文學和內心甯靜的曏往。詩中,“心遠何妨近市廛”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豁達,也躰現了其對世俗的超然態度。後文通過對“至文”、“大雅”的探討,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於文學和思想境界的追求。結尾的“東溟月上西窗白,正是先生穩坐禪”則描繪了一幅甯靜致遠的畫麪,展現了詩人在喧囂中尋求內心平和的境界。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