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藏邊至愚秋江送別圖重遭兵燹圖已不存尚遺丁先生長句一首時時展玩猶見畫也伯文相公喜而和之區區不揆鄙薄輒
棹夫打鼓催發船,我正踏歌開華筵。
可憐送別恰廿載,夢魂尚繞秋江邊。
擅場孰是文章手,老丁拓落七十叟。
平生無酒不吟詩,得酒諵諵肯置口。
畫圖追想昔日酣,我發安得青於藍。
海枯石爛世滋變,粉墨蕭瑟猶楓杉。
句中有眼曾飽參,而今遺恨令人銜。
蒼茫不記分袂處,撲面幾點蘆花雨。
沙頭招招頻喚渡,大似百年割昏曙。
薇垣高峻摩岡陵,白登鬥格兵百層。
肯向鬆間訪蓬華,皎如六月懸壺冰。
堂堂吾道賴有此,且對濁醪陶妙理。
憂時每恨髀肉生,拊己未應馬皁死。
十有二人常許俱,臣爲皋契君無虞。
拂拭吳鬆一幅絹,憑誰更貌歸來圖。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棹夫:划船的人。
- 拓落:形容人的性格放蕩不羈,不拘小節。
- 諵諵:形容說話聲音低沉而連續。
- 粉墨:指畫圖的顏色。
- 飽參:充分領悟。
- 分袂:分別。
- 薇垣:古代官署名,這裏指高官的府邸。
- 岡陵:山丘。
- 白登:地名,在今山西省。
- 鬥格:形容戰鬥激烈。
- 皋契:古代傳說中的賢臣。
- 髀肉:大腿上的肉,這裏指身體。
- 馬皁:馬廄,這裏指低賤的地方。
- 皋契:古代傳說中的賢臣。
- 拂拭:輕輕擦去灰塵。
翻譯
划船的人敲鼓催促船隻出發,我正在船上開啓華麗的宴席,踏着歌聲。 可憐我們分別已有二十年,夢魂仍常常回到秋江邊。 擅長文章的是誰呢?是老丁,一個放蕩不羈的七十歲老人。 他平生無酒不吟詩,得到酒後便低沉地吟詠,不肯停口。 追想昔日畫圖中的歡宴,我的頭髮怎能變得比那時更青翠。 海枯石爛,世事多變,畫圖的顏色如同蕭瑟的楓杉。 詩句中有深刻的意義,我曾充分領悟,而今卻留下遺憾,令人心懷不滿。 蒼茫中記不清分別的地方,只見撲面的幾點蘆花雨。 沙頭頻頻招手呼喚過渡,彷彿百年時光匆匆流逝。 高官的府邸高聳入雲,白登之地戰鬥激烈。 他肯向鬆間尋訪隱士,皎潔如六月懸掛的冰壺。 堂堂正正的道義依賴於此,且對着濁酒領悟深奧的道理。 憂時每每恨自己身體不強,自責不應死在低賤之地。 十二人中常被讚許,我是賢臣而君無憂。 輕輕擦去吳鬆一幅絹上的灰塵,憑誰再畫出歸來的圖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往昔秋江送別場景的回憶,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友人的深情。詩中「棹夫打鼓催發船」與「可憐送別恰廿載」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後文通過對老丁的描寫,展現了其不羈的性格和對詩酒的熱愛。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道義的堅守和對未來的期望,展現了其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