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鵬舉漕米詩卷

君不見當年婺女米船來,霞紅雪白山作堆。杖頭三錢博一斗,家家鼓腹收飢雷。 而今離亂與昔異,新安反棹麥舟去。概平斟滿曝日乾,妻兒未許食新味。 我邑隘小曾不知,科需百出民力疲。躍冶鑄殘農器鐵,美箭伐盡柯亭枝。 吳蠶未吐銀絲溼,府帖又催夏稅急。桐子乍大漆液黏,吏胥敲門雁行立。 人人都說少府賢,訟庭不忍施蒲鞭。今年漕麥更運米,寬期集事鹹歸田。 雄村觀口秋水漲,江桅銜尾相次上。幾回買魚祭江神,願乞順流風力壯。 白頭四皓勤索歌,願言甲兵洗天河。東鄰酒好且賒吃,我歌才薄奈爾何。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婺女:星宿名,這裏指代婺州,今浙江金華。
  • 杖頭三錢:形容價格低廉。
  • 鼓腹:形容吃得飽,肚子鼓起。
  • 收飢雷:指結束飢餓,雷聲象徵饑荒的結束。
  • 新安:地名,今安徽歙縣。
  • 反棹:掉轉船頭,指返回。
  • 曝日乾:在陽光下曬乾。
  • 科需:指政府的各種徵稅和徵用。
  • 躍冶:指冶煉金屬。
  • 美箭:指優質的箭竹。
  • 柯亭枝:指優質的竹子,柯亭是地名,以產竹著名。
  • 府帖:官府的文書。
  • 桐子:桐樹的果實。
  • 漆液黏:指漆樹的汁液粘稠。
  • 吏胥:官府的小吏。
  • 雁行立:像雁羣一樣排列站立,形容整齊有序。
  • 少府:官名,這裏指地方官員。
  • 訟庭:法庭。
  • 蒲鞭:用蒲草做的鞭子,象徵性的刑罰,表示寬大。
  • 漕麥:指通過水路運輸的麥子。
  • 寬期集事:指放寬期限,集中辦理事務。
  • 鹹歸田:都回到田間勞作。
  • 江桅:江中的船桅。
  • 銜尾相次:形容船隻緊密相連,依次前行。
  • 祭江神:向江神祭祀,祈求航行平安。
  • 四皓:指四位隱士,這裏泛指老人。
  • 甲兵洗天河:比喻戰爭結束,和平到來。
  • 賒吃:賒賬吃酒。

翻譯

你沒看見當年婺州的米船來到這裏,山上的米堆得像霞紅雪白一樣。只需三文錢就能買到一斗米,家家戶戶都能吃飽,肚子鼓起來,飢餓的雷聲也隨之消失。

如今世道混亂與過去不同,新安的船隻掉頭返回,麥子被曬乾,但妻兒還不能嚐到新麥的味道。

我們這個小縣城不知疲倦,政府的徵稅和徵用讓民衆筋疲力盡。農具的鐵被冶煉殆盡,優質的箭竹也被砍伐一空。

吳地的蠶還未吐絲,官府又急着催收夏稅。桐樹的果實剛成熟,漆樹的汁液粘稠,官吏們像雁羣一樣整齊地站在門前。

人人都說少府賢明,法庭上不忍心使用蒲鞭。今年不僅要運麥,還要運米,放寬期限,大家都回到田間勞作。

雄村觀口的秋水漲起,江中的船隻緊密相連,依次前行。多次買魚祭祀江神,祈求順風順水,風力強勁。

四位白髮老人勤於索歌,希望戰爭結束,和平到來。東鄰的酒好,可以賒賬吃,我的歌聲雖不怎麼樣,但也無可奈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的社會狀況,描繪了元代末年社會的動盪和民衆的苦難。詩中,「霞紅雪白山作堆」形象地描繪了過去豐收的景象,而「新安反棹麥舟去」則反映了戰亂帶來的困境。詩人通過對農具、箭竹、夏稅等細節的描寫,深刻揭示了民衆的艱辛和官府的苛政。最後,詩人借四皓之口,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現實無奈的感慨。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深沉,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洞察和對民衆疾苦的深切同情。

唐桂芳

元明間歙縣人,一名仲,字仲實,號白雲,又號三峯。唐元子。少從洪焱祖學。元至正中,授崇安縣教諭,南雄路學正。以憂歸。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辭不就。尋攝紫陽書院山長。卒年七十有三。有《白雲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