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飢謠六首

骨肉相吞已可籲,城中高下井皆枯。 此時鬥水錢三百,山客苞封致一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骨肉相吞:指親人之間爲了生存而相互爭鬥。
  • :嘆息。
  • 高下井皆枯:無論高低處的井都乾涸了。
  • 鬥水錢三百:一斗水價值三百錢。鬥,古代容量單位,十升爲一斗。
  • 山客:山中的隱士或居住者。
  • 苞封:用苞茅(一種植物)包裹。
  • :送達。

翻譯

親人之間爲了生存而相互爭鬥,這已經足夠令人嘆息,而城中的井無論高低都已乾涸。 在這個時候,一斗水價值高達三百錢,山中的隱士用苞茅包裹着一壺水送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極度乾旱和饑荒的情景,反映了人們爲了生存而不得不相互爭鬥的悲慘現實。詩中「骨肉相吞」形象地揭示了人性的悲哀,而「城中高下井皆枯」則進一步加深了這種絕望的氛圍。最後兩句通過對比「鬥水錢三百」和「山客苞封致一壺」,展現了山中隱士的慷慨與城中人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和對人性的深刻反思。

洪焱祖

元徽州歙縣人,字潛夫,號杏庭。由平江路儒學錄遷紹興路儒學正,調衢州路儒學教授,擢處州路遂昌縣主簿,以休寧縣尹致仕。有《杏庭摘稿》、《爾雅翼音釋》等。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