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竹軒

· 倪瓚
翠竹如雲江水春,結茅依竹住江濱。 階前迸筍從侵徑,雨後垂陰欲覆鄰。 映葉黃鸝還自語,傍人白鶴亦能馴。 遙知靜者忘聲色,滿屋清風未覺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結茅:用茅草搭建房屋。
  • 迸筍:筍尖從地下冒出。
  • 侵徑:侵佔小路。
  • 垂陰:樹蔭下垂。
  • 覆鄰:覆蓋鄰居的房屋。
  • 映葉:映襯着葉子。
  • 自語:自己鳴叫,形容黃鸝的叫聲。
  • 傍人:靠近人。
  • :馴服,這裏指白鶴不怕人。
  • 遙知:遠遠地知道。
  • 靜者:指喜歡安靜的人。
  • 忘聲色:忘記了世俗的喧囂和繁華。
  • 滿屋清風:屋內充滿了清新的空氣。
  • 未覺貧:不覺得貧窮。

翻譯

翠綠的竹子如同雲朵,江水迎來了春天,我在這竹林旁用茅草搭建了房屋,住在江邊。 臺階前新生的筍尖冒出,侵佔了小路,雨後樹蔭下垂,似乎要覆蓋鄰居的房屋。 黃鸝鳥映襯着綠葉,自己鳴叫,靠近人的白鶴也能被馴服。 遠遠地我知道,喜歡安靜的人忘記了世俗的喧囂和繁華,屋內充滿了清新的空氣,他們並不覺得貧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的江濱生活畫卷,通過翠竹、江水、茅屋等自然元素,展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迸筍從侵徑」、「垂陰欲覆鄰」等句生動描繪了自然景物的生機與和諧,而「映葉黃鸝還自語,傍人白鶴亦能馴」則進一步以動物的親近來體現這種寧靜生活的魅力。最後兩句「遙知靜者忘聲色,滿屋清風未覺貧」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於遠離塵囂、享受自然清風的理想生活的嚮往和滿足。

倪瓚

倪瓚

元明間常州無錫人,字元鎮,號雲林居士,又有荊蠻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陽館主等號。博學,好古。有潔癖。家雄於財,四方名士日至其門,居有清悶閣,藏書數千卷,古鼎法書,名琴奇畫陳刊左右,幽迥絕塵。元順帝至正初,忽散家財給親故,未幾兵興,富家悉被禍,而瓚扁舟箬笠,往來太湖及松江三泖間。不受張士誠徵召,逃漁舟以免。入明,黃冠野服,混跡編氓。工詩畫,畫山水意境幽深,以蕭疏見長。與黃公望、王蒙、吳鎮爲元季四家。有《清悶閣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