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 和貝廷琚助教韻

誰教齒豁更頭童。從喚作衰翁。惜花已自因花瘦,況飄零、萬點隨風。須信人生如夢,休言世事皆空。 紫騮嘶過畫橋東。猶記軟塵紅。重來綠遍西湖路,消魂是、杜宇聲中。經眼倚妝飛燕,傷心照影驚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齒豁:牙齒脫落。
  • 頭童:頭發稀疏,禿頂。
  • 衰翁:老翁。
  • 飄零:飄落,散落。
  • 紫騮:一種駿馬。
  • :馬叫聲。
  • 軟塵紅:指繁華的都市。
  • 杜宇:即杜鵑,其鳴聲悲切,常用來象征哀愁。
  • 經眼:經過眼前。
  • 飛燕:燕子,常用來比喻輕盈的女子。
  • 驚鴻:受驚的鴻雁,比喻美人躰態輕盈。

繙譯

誰讓我牙齒脫落、頭發稀疏,被稱作老翁。憐惜花朵已因花落而消瘦,更何況那飄零的萬點花瓣,隨風散落。必須相信人生如夢,不要說世間萬事皆空。

那紫色的駿馬嘶鳴著穿過畫橋的東邊。還記得那繁華都市的軟塵紅土。再次來到時,西湖路已被綠意覆蓋,令人心碎的是,杜鵑鳥的悲鳴聲中。眼前經過的是妝點著燕子的輕盈,心中卻是對那驚鴻照影的傷感。

賞析

這首作品以衰老和人生無常爲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感慨。詩中“齒豁頭童”、“衰翁”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詩人的衰老之態,而“惜花已自因花瘦”則巧妙地將花的凋零與人的衰老相聯系,增強了詩的感染力。後文通過“紫騮嘶過”、“軟塵紅”等繁華景象的廻憶,與“杜宇聲中”的淒涼現實形成對比,進一步突出了人生的無常和悲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深刻的感悟。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