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牧範松石爲餘作秋江晚渡圖

風帆已落山生煙,霜葉半紅新雁天。 野店小橋通線路,孤峯古寺斜陽邊。 荷擔驅驢者誰子,滿衣山翠涼娟娟。 一人趁渡出沙際,何處撐來鷗外船。 使君爲我圖此景,披閱令人發深省。 一日將昏一歲秋,大似百年逢老境。 如何拋卻雲水鄉,總是埋頭聲利場。 早覓家居到彼岸,莫待月黑迷津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衢牧範松石:衢州的牧守範松石。
  • 洪焱祖:元代詩人。
  • 風帆已落:船帆已經降下。
  • 山生煙:山上升起了煙霧。
  • 霜葉半紅:霜打過的葉子半紅。
  • 新雁天:新來的雁羣飛過的天空。
  • 野店小橋:偏僻的店鋪和小橋。
  • 通線路:通往某處的路徑。
  • 孤峯古寺:孤立的山峯和古老的寺廟。
  • 斜陽邊:夕陽的旁邊。
  • 荷擔驅驢:揹着擔子趕着驢。
  • 娟娟:形容山色美麗。
  • 趁渡:趁着渡船。
  • 沙際:沙灘的邊緣。
  • 鷗外船:海鷗之外的船隻。
  • 使君:對範松石的尊稱。
  • 發深省:引發深刻的思考。
  • 聲利場:名利場,指世俗的爭名奪利之地。
  • 雲水鄉:指遠離塵囂的自然山水之地。
  • 埋頭:專心致志。
  • 家居:安家。
  • 彼岸:佛教用語,指解脫的境界。
  • 津航:渡口和航行。

翻譯

風帆已經降下,山上升起了煙霧,霜打過的葉子半紅,新來的雁羣飛過天空。偏僻的店鋪和小橋通往某處的路徑,孤立的山峯和古老的寺廟在夕陽的旁邊。揹着擔子趕着驢的人是誰,滿衣的山色美麗動人。一個人趁着渡船出現在沙灘的邊緣,海鷗之外的船隻從哪裏撐來。範松石爲我畫下這景象,我披閱時讓人深思。一天即將黃昏,一年又到秋天,就像百年遇到老境。我爲何要拋下雲水之鄉,總是埋頭於世俗的名利場。早日找到安家之所到達解脫的彼岸,不要等到月黑迷路時才尋找渡口和航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秋江晚渡的圖景,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然寧靜生活的嚮往。詩中「風帆已落山生煙」等句,以景生情,展現了秋日的寧靜與悽美。後文通過對比「雲水鄉」與「聲利場」,表達了詩人對名利場的厭棄和對解脫境界的渴望,體現了詩人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精神追求。

洪焱祖

元徽州歙縣人,字潛夫,號杏庭。由平江路儒學錄遷紹興路儒學正,調衢州路儒學教授,擢處州路遂昌縣主簿,以休寧縣尹致仕。有《杏庭摘稿》、《爾雅翼音釋》等。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