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次韻

· 吳澄
物情自適更誰禁,草際螢飛鳥宿林。 魯叟爾來無夢寐,蜀莊此去只冥沈。 客中又見秋風起,夜半初聞木葉吟。 涼意逼人眠不得,坐看孤月到天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舒適,自在。
  • 螢飛:螢火蟲飛舞。
  • 魯叟:指孔子,因爲孔子是魯國人。
  • 無夢寐:沒有夢境,指心境平靜。
  • 蜀莊:指莊子,因爲莊子是蜀人。
  • 冥沈:深沉的冥想或沉思。
  • 木葉吟: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
  • 涼意:涼爽的感覺。
  • 孤月:孤獨的月亮。
  • 天心:天空的中心。

繙譯

自然的情感自在自得,又有誰能限制呢?草叢中螢火蟲飛舞,鳥兒在樹林中棲息。 孔子自那以來已無夢,莊子此去衹是深沉的冥想。 作爲客人,又見鞦風起,夜半初次聽到風吹動樹葉的聲音。 涼爽的感覺逼人難以入睡,衹能坐著看那孤獨的月亮陞至天空的中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夜晚的靜謐景象,通過自然界的螢火蟲、鳥兒、鞦風和木葉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自在狀態的曏往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詩中提到的孔子和莊子,分別代表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詩人通過對比他們的狀態,表達了自己對深沉冥想的曏往。最後,詩人以孤月陞至天心的景象,象征了自己內心的孤獨與甯靜,展現了超然物外的境界。

吳澄

吳澄

元撫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穎悟,既長,博通經傳。宋鹹淳間舉進士不第,還居草屋,學者稱草廬先生。元世祖遣程鉅夫求賢江南,起至京師,尋以母老辭歸。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以疾去。武宗即位,召爲國子監丞,升司業,遷翰林學士。泰定帝時爲經筵講官,修《英宗實錄》,命總其事。實錄成,復棄官歸。四方士負笈來學者,常不下千數百人。少暇,即著書。有《易纂言》、《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春秋纂言》、《吳文正集》等。 ► 1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