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廿八日重過翠濤軒清坐終日薄暮而歸賦此蓋書所見也翠濤爲竹而得名餘不能無辭矣

· 呂誠
幽人愛竹不吃筍,養得修篁個個長。 五月六月雨不落,千枝萬枝風自涼。 蒼雪逼人時展簟,翠濤驚夢午移牀。 涓涓清潤烏皮幾,楚楚高攙薜荔牆。 密影掃階敷瑣碎,餘音拂水度笙簧。 孫枝迸地渾疑佔,老節凌雲色更蒼。 三徑旋開真得計,七賢避世故佯狂。 因懷梅友稱三絕,卻笑荷花似六郎。 白鶴歸時雲動盪,青鸞嘯處夜微茫。 對之可使食無肉,衰矣空慚鬢有霜。 隱几無心開卷帙,捲簾隨意炷爐香。 日中見鬥瞻霄漢,月下吹簫引鳳凰。 物外襟懷差可共,閒中滋味淡相忘。 不尋酒伴雞豚社,誤落詩名錦繡坊。 時復開樽排匼匝,每憐學子走?蹡。 興來坐久無聊賴,老去頻過也不妨。 他日成材惟汗簡,於今觸目盡琳琅。 振衣散策歸來後,江路迢迢又夕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幽人:隱居的人。
  • 脩篁:脩長的竹子。
  • 蒼雪:比喻竹葉。
  • 展簟:展開竹蓆。
  • 翠濤:翠綠的竹林如波濤。
  • 移牀:移動牀位。
  • 烏皮幾:黑色的皮制小桌。
  • 薜荔牆:爬滿薜荔的牆。
  • 孫枝:新長出的竹枝。
  • 老節:老竹的節。
  • 三逕:指隱居的地方。
  • 七賢:指竹林七賢,魏晉時期的七位文人。
  • 梅友:指梅花,常與竹、松竝稱“嵗寒三友”。
  • 六郎:指荷花,因其美麗而得名。
  • 青鸞:傳說中的神鳥。
  • 隱幾:倚著幾案。
  • 卷帙:書籍。
  • 炷爐香:點燃香爐。
  • 霄漢:天空。
  • 物外襟懷:超脫世俗的胸懷。
  • 匼匝:環繞。
  • ?蹡:形容行走的樣子。
  • 汗簡:指史書或著作。
  • 琳瑯:美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 散策:拄杖散步。

繙譯

隱居的人喜愛竹子,卻不忍心喫竹筍,養育的竹子脩長茂盛。五月六月雨水稀少,但千枝萬枝的竹林在風中自有一番涼意。竹葉如蒼雪逼人,時常展開竹蓆乘涼,翠綠的竹林如波濤,有時驚醒午睡,不得不移動牀位。竹影涓涓清潤,映在黑色的皮制小桌上,高高的竹子像是攙扶著爬滿薜荔的牆。竹影掃過台堦,瑣碎而美麗,餘音拂過水麪,如笙簧般悠敭。新竹枝迸發,倣彿佔蔔未來,老竹節高聳,色澤更加蒼翠。隱居之地三逕鏇開,真是得計,七賢避世,故作佯狂。因懷唸梅花,稱其爲三絕,卻笑荷花似六郎。白鶴歸巢時,雲彩動蕩,青鸞鳴叫処,夜晚微茫。麪對竹林,可以食無肉,但自己已老,空慙鬢發有霜。倚著幾案,無心繙閲書籍,卷起簾幕,隨意點燃香爐。日中望見鬭星,仰望天空,月下吹簫,引鳳凰。超脫世俗的胸懷,可以共享,閑中的滋味,淡然相忘。不去尋找酒伴,誤入詩名錦綉坊。時常開宴,環繞歡聚,常憐學子奔走。興致來時,坐久無聊,老去頻過,也不妨。將來成材,唯有汗簡,現在觸目,盡是琳瑯。振衣散策,歸來後,江路迢迢,又是夕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隱居者對竹子的深厚情感,以及竹林中的清涼與甯靜。通過細膩的筆觸,詩人將竹子的形態、聲音、影影綽綽的美感以及竹林中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出來。詩中不僅贊美了竹子的自然美,還隱含了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呂誠

元崑山人,字敬夫,後更名肅。工詩詞。名士鹹與之交。家有園林,嘗蓄一鶴,復有鶴自來爲伍,因築來鶴亭。邑令聘爲訓導,不起。有《來鶴亭詩》。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