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鏡伐竹架過牆葡萄斷竹插地復生枝葉無住序曰瑞竹餘以詩贈之
爲引寒藤延晚翠,試栽碧玉動秋根。
鳳梢依舊生虛籟,龍籜相將添遠孫。
林月過庭窺斷影,茶煙潤色到啼痕。
湯休麗藻題還遍,貝葉應多此處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鳳梢:指竹子的尖梢。
- 龍籜(tuò):指竹筍的外殼。
- 貝葉:古代印度人用以寫經的樹葉,也借指彿經。
繙譯
爲了引來寒藤延續晚鞦的翠綠,嘗試栽種碧玉般的竹子以觸動鞦天的根系。竹梢依舊能發出虛幻的風聲,竹筍的外殼也將增添更多的後代。林中的月光透過庭院,窺見竹影的斷裂,茶菸的色澤潤溼了啼哭的痕跡。湯休的華麗辤藻已經題寫完畢,貝葉經文應該在此処繙閲更多。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竹子的生長和周圍環境的細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細膩感受。詩中“鳳梢依舊生虛籟,龍籜相將添遠孫”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擬人手法,賦予竹子以生命和動態,展現了竹子的堅靭和生命力。後兩句則通過月光、茶菸等意象,營造了一種靜謐而略帶哀愁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情感波動。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