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

· 何中
掩卷如鬱郁,鬱郁亦何似。 野人每多憂,不悟本無事。 仰觀千載前,去者極所詣。 俯期千載後,來者邈難至。 惟我於其間,欲策無名驥。 出門萬里遠,寸挽何能至。 山空白雲合,日黑野風駛。 獨默已如瘖,閒送飛鴉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掩卷:合上書本。
  • 鬱郁:形容心情沉重、憂鬱。
  • 野人:指在野的士人,即未仕的讀書人。
  • 本無事:原本沒有事情,指心境應保持寧靜。
  • 千載前:千年以前。
  • 去者:過去的人。
  • 極所詣:達到了他們所能達到的極限。
  • 邈難至:遙遠難以到達。
  • :驅趕。
  • 無名驥:沒有名字的馬,比喻沒有目標或方向。
  • 寸挽:微小的努力。
  • 何能至:怎麼能達到。
  • :啞,不能說話。

翻譯

合上書本,心情沉重,這種沉重又該如何形容。我這個在野的士人總是憂慮重重,卻不明白其實本無事。擡頭仰望千年以前,過去的人們已經達到了他們所能達到的極限。低頭期待千年以後,未來的人們卻遙遠難以到達。只有我在這中間,想要驅趕那沒有目標的馬。出門面對萬里的遙遠,微小的努力又怎能達到。山空白雲聚合,日暮野風疾馳。獨自沉默已經如同啞巴,閒看飛鴉墜落。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閱讀之後的深沉思考和內心的憂鬱。通過對比千年前的歷史和千年後的未來,作者感嘆自己的渺小和無力,表達了對人生目標和方向的迷茫。詩中運用了「掩卷」、「野人」、「無名驥」等意象,形象地描繪了作者的心境。最後以山空、日暮、風駛、飛鴉墜落等自然景象作爲背景,加深了詩的意境,展現了作者孤獨、沉默的內心世界。

何中

元撫州樂安人,字太虛,一字養正。少穎拔,以古學自任,學弘深該博。文宗至順間,應行省之請,講授於龍興路東湖、宗濂二書院。有《通鑑綱目測海》、《通書問》、《知非堂稿》。 ► 2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