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牧牛
兒牧牛,豐林清潤縱爾遊。長鞭短策莫輕舉,從渠飲齧飽即休。
老幼年年仰衣食,耕種田園藉牛力。早夜單衣自飯之,祇恐春來或牛瘠。
日日丁寧語牧兒,老翁餉爾當及時。籠禽吹笛任相學,慎勿將牛嘗苦之。
牛不耕田廩無粟,淮上三年食人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縱爾遊:任由你自由遊蕩。
- 長鞭短策:長鞭和短棍,指驅趕牛的工具。
- 從渠飲齧:任由它飲水和吃草。
- 藉:依靠。
- 祇恐:只怕。
- 丁寧:反覆囑咐。
- 籠禽:關在籠子裏的鳥。
- 嘗苦之:嘗試苦楚。
- 廩:糧倉。
- 淮上:淮河流域。
翻譯
孩子放牧牛,豐茂的林地清涼潤澤,任由你自由遊蕩。不要輕易揮動長鞭和短棍,任由牛飲水吃草,吃飽了就停下來。
每年老老少少都依賴這牛來維持衣食,耕種田地全靠牛的力量。早晚都穿着單衣自己喂牛,只怕春天來時牛會變瘦。
每天反覆囑咐放牛的孩子,老人給你送飯要及時。你就像籠中的鳥兒和吹笛的人一樣自由學習,千萬不要讓牛嘗試苦楚。
如果牛不耕田,糧倉裏就沒有糧食,淮河流域三年就會有人吃人肉。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牧童放牛的情景,展現了田園生活的寧靜與和諧。詩中強調了對牛的關愛和保護,反映了農民對牛的依賴以及對自然規律的尊重。末句「牛不耕田廩無粟,淮上三年食人肉」深刻揭示了農業社會中牛的重要性,以及失去牛力可能導致的社會災難,體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