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許益之之金陵赴趙侍御招二首

繡斧烏臺峻碧霄,金陵佳麗未蕭條。 詩書正氣存諸彥,花月殘歌笑六朝。 山倚石頭青入畫,江吞天際白吹潮。 勝遊健筆追雄渾,爲寄林間慰寂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繡斧:古代儀仗之一,用以象徵權貴。
  • 烏臺:指御史臺,古代監察機構。
  • 峻碧霄:高聳入雲,形容建築物高大雄偉。
  • 金陵:南京的古稱。
  • 蕭條:荒涼,衰敗。
  • 詩書:指文化教育。
  • 諸彥:衆多才俊。
  • 花月:美好的時光。
  • 六朝:指歷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六個朝代。
  • 石頭:指南京的石頭城。
  • 江吞天際:形容江面寬闊,與天際相連。
  • 白吹潮:白色的浪花隨着潮水涌動。
  • 勝遊:愉快的旅行。
  • 健筆:有力的筆觸,指寫作。
  • 雄渾:雄壯有力。
  • 林間:指隱居或清靜之地。
  • 寂寥:寂寞,空曠。

翻譯

手持繡斧,烏臺高聳入雲,金陵的美麗並未因時光而衰敗。 詩書傳承着正氣,衆多才俊在此,花月之下,六朝的殘歌依舊讓人歡笑。 山巒依偎着石頭城,青翠如畫,江水寬闊,與天際相連,白浪隨潮涌動。 愉快的旅行中,我用有力的筆觸追尋着雄壯的意境,只爲寄給林間,慰藉那裏的寂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金陵的壯麗景色和文化的繁榮,通過對比六朝的殘歌與當下的詩書正氣,展現了歷史的變遷與文化的傳承。詩中「山倚石頭青入畫,江吞天際白吹潮」以生動的意象描繪了金陵的自然美景,而「勝遊健筆追雄渾」則表達了詩人對藝術追求的熱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金陵的讚美,也寄託了對友人的思念與慰藉。

吳師道

元婺州蘭溪人,字正傳。工詞章。英宗至治元年進士,授高郵縣丞,調寧國路錄事,遷池州建德縣尹,皆有惠政。召爲國子助教,尋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許衡之成法。以禮部郎中致仕。有《吳禮部詩話》、《敬鄉錄》、《吳正傳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