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

聚散悠悠水上萍,相思千里夢魂驚。 門扃白日閒花落,愁入春風芳草生。 天北雲遙回雁影,江南春盡老鵑聲。 飄零王粲今何處? 想見登樓此日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聚散:相聚和分離。
  • 悠悠:形容時間漫長或心情悠閑。
  • :浮萍,常用來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門扃:門閂,這裡指門關閉。
  • :同“閑”,安靜無事。
  • 鵑聲:杜鵑的叫聲,常用來象征春天的到來或離別的哀愁。
  • 王粲:東漢末年文學家,曾因戰亂流離失所,後以“王粲登樓”比喻思鄕之情。

繙譯

相聚與分離如同水上的浮萍,飄忽不定,思唸之情跨越千裡,夢中驚醒。 門扉緊閉,白日裡花兒靜靜凋落,春風中愁緒湧上心頭,芳草隨之生長。 天北的雲朵遙遠,雁群的身影廻鏇,江南的春天已盡,杜鵑的叫聲顯得蒼老。 流離失所的王粲如今身在何方? 想象著他今日登樓的心情,想必也是滿懷思鄕之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聚散無常、思唸深切以及春景中的哀愁,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深切思唸和對流離生活的感慨。詩中運用了浮萍、雁影、鵑聲等意象,增強了詩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末句以王粲登樓作比,既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唸,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吳師道

元婺州蘭溪人,字正傳。工詞章。英宗至治元年進士,授高郵縣丞,調寧國路錄事,遷池州建德縣尹,皆有惠政。召爲國子助教,尋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許衡之成法。以禮部郎中致仕。有《吳禮部詩話》、《敬鄉錄》、《吳正傳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