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二首

忽忽意不懌,獨步登高丘。 羣山紛糾蟠,前當大河流。 八月草木凋,萬里風雲愁。 寒晶蕩白日,孤鴻去悠悠。 鴻飛不可極,其下禹九州。 古來英雄士,百戰橫戈矛。 念我當壯年,弗獲茲地遊。 豈無干時略,欲往誰見收。 君看天馬駒,失足羞氂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忽忽:形容心神不定、恍惚的樣子。
  • 不懌:不高興,不愉快。
  • 糾蟠:交錯盤繞。
  • 寒晶:指寒光,這裏形容日光清冷。
  • 孤鴻:孤單的鴻雁,常用來比喻孤獨的旅人或志士。
  • 禹九州: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九州,由大禹劃分。
  • 干時略:指治理時世的策略或才能。
  • 氂牛:即犛牛,這裏比喻平凡或低下的境遇。

翻譯

心神不定,獨自登上高丘。羣山交錯盤繞,眼前是大河奔流。八月草木凋零,萬里風雲帶着愁緒。清冷的日光搖曳,孤單的鴻雁悠然飛去。鴻雁飛翔無法到達盡頭,其下是傳說中的禹九州。古往今來的英雄豪傑,百戰之中橫戈立矛。想到我正值壯年,卻未能獲得在此地遊歷的機會。難道沒有治理時世的策略,但想要前往又有誰會接納?你看那天馬駒,若失足也會羞於與犛牛爲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獨自登高時的所見所感,通過秋天的蕭瑟景象和孤單的鴻雁,表達了詩人對壯志未酬、才華未被賞識的憂愁。詩中「孤鴻去悠悠」寓意深遠,象徵着詩人孤獨無助的心境。結尾以天馬駒與犛牛的對比,暗示了詩人對自己才華的自信與對現實境遇的不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開闊,情感深沉,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吳師道

元婺州蘭溪人,字正傳。工詞章。英宗至治元年進士,授高郵縣丞,調寧國路錄事,遷池州建德縣尹,皆有惠政。召爲國子助教,尋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許衡之成法。以禮部郎中致仕。有《吳禮部詩話》、《敬鄉錄》、《吳正傳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