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子中參政江浙行省
文學蜚騰早,中朝踐履多。
嘉謀思妥帖,直道忍媕婀。
物議和□□,鈞陶□嶽峨。
鳳池春入幕,象魏曉鳴珂。
蘊藉登醇酒,輝光厲太阿。
久勞裨國政,暫出省民痾。
眷注恩何厚,操持行不頗。
牙旌辭紫禁,鷁舫下黃河。
竹樹供圖畫,江湖入詠歌。
金山訪蘭若,赤岸擊牂牁。
館傳雖豐飾,登臨得幾何。
自公方變魯,視事肯隨酇。
保障逾閩海,徵財及茗鹺。
民居散鴻雁,水患助蛟鼉。
恤匱施仁澤,搜賢置禮羅。
贈言徒感激,報政敢蹉跎。
去國時寧久,辭鄉語漸訛。
殊方善調御,趣召鬢雙皤。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蜚騰(fēi téng):形容名聲迅速傳揚。
- 踐履:實踐,親身經歷。
- 妥帖:恰當,合適。
- 媕婀(ān ē):猶豫不決的樣子。
- 鈞陶:比喻治理國家。
- 象魏:古代宮門外的闕門,此處指朝廷。
- 鳴珂:珂是馬勒上的裝飾品,鳴珂指馬勒上的珂發出聲響,形容顯貴。
- 蘊藉:含蓄不露。
- 太阿:古代寶劍名,比喻權柄。
- 裨(bì):輔助。
- 痾(kē):疾病。
- 眷注:關注,關懷。
- 操持:掌握,管理。
- 不頗:不偏頗,公正。
- 牙旌:用象牙裝飾的旗幟,指高官的儀仗。
- 紫禁:皇宮。
- 鷁舫:古代一種船。
- 蘭若:寺廟。
- 牂牁(zāng kē):古代地名,今貴州省一帶。
- 館傳:驛站,傳舍。
- 保障:保護,維護。
- 閩海:指福建沿海地區。
- 茗鹺(míng cuó):茶葉和鹽,泛指稅收。
- 鴻雁:比喻流離失所的百姓。
- 蛟鼉(jiāo tuó):傳說中的水中怪獸,比喻水患。
- 恤匱:救濟貧困。
- 禮羅:禮遇和羅致人才。
- 報政:報告政績。
- 蹉跎:虛度光陰。
- 殊方:異域,他鄉。
- 調御:調理,管理。
- 趣召:急速召集。
- 鬢雙皤(bìn shuāng pó):雙鬢斑白。
翻譯
你的文學名聲早已傳揚,在中原地區有着豐富的實踐經驗。你思考的策略總是那麼恰當,你的直道而行從不猶豫。人們議論你的治理如同調和萬物,你的權力如同巍峨的山嶽。在春天的鳳池邊,你像顯貴一樣鳴珂入朝。你的含蓄如同醇酒,你的光輝如同寶劍太阿。你長期輔助國家政事,暫時離開是爲了省察民間的疾苦。皇上對你的關注何其深厚,你的操持總是那麼公正。你帶着象牙裝飾的旗幟離開皇宮,乘着鷁舫順黃河而下。竹樹如同畫中的景緻,江湖成爲你詠歌的對象。你訪問金山的寺廟,赤岸邊擊打着牂牁的水。雖然驛站裝飾得富麗堂皇,但你登臨的時間又有多少。你像孔子一樣改變魯國,處理事務從不隨波逐流。你保護的範圍超過了閩海,徵收的稅收包括茶葉和鹽。百姓像鴻雁一樣分散,水患如同蛟鼉肆虐。你救濟貧困,施以仁澤,搜尋賢才,安置禮遇。我對你贈言充滿感激,報告政績不敢有絲毫懈怠。你離開國都的時間不會太久,離開家鄉的話語漸漸變得陌生。在異鄉你善於調理管理,急速召集下你的雙鬢已斑白。
賞析
這首作品是對姚子中參政江浙行省的送別詩,讚美了他在文學和政治上的成就,以及他的公正和仁慈。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蜚騰」、「太阿」、「鴻雁」等,展現了詩人對姚子中的深厚敬意和期待。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姚子中離鄉背井、辛勤工作的同情和理解。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