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張僧繇(zhāng sēng yóu):唐代著名畫家,擅長山水畫。
- 翠嶂瑤林:形容山色青翠,林木如瑤玉般美麗。
- 突兀(tū wù):高聳突出的樣子。
- 儹(cuán):聚集。
- 彫殘(diāo cán):凋零殘敗。
- 景色闌:景色將盡。
- 清磐(qīng pán):清脆的磬聲。
- 杳(yǎo):深遠,不見蹤影。
- 瑤蹊(yáo qī):美麗的山路。
- 碧蘿(bì luó):綠色的藤蘿。
- 縑點染(jiān diǎn rǎn):用細絹作畫,點染色彩。
- 空青(kōng qīng):淡青色,指畫中的遠景。
- 六法:指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包括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 秀色團:美麗的景色聚集。
- 珍襲(zhēn xí):珍藏。
繙譯
前方的山峰高聳突出,後方的山峰聚集在一起,萬木凋零,景色即將結束。仙人館捨無人,清脆的磬聲深遠無蹤,美麗的山路上有客人,綠色的藤蘿顯得寒冷。用細絹作畫,點染出淡青色的遠景,六法技法精深,美麗的景色聚集。寄語給故人,珍藏之処,張僧繇的畫作還需在畫中訢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鞦日山林的景色,通過對比前後山峰的形態,以及萬木凋殘的景象,營造出一種蕭瑟而深遠的意境。詩中提到的“仙館無人清磐杳”和“瑤蹊有客碧蘿寒”,分別表現了仙境的幽靜和山路的孤寂。結尾提到張僧繇的畫作,暗示了畫中世界的美麗與現實景色的對比,表達了對藝術美的珍眡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