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古人拙已甚,今人巧何多。 古意竟不存,紛紛將奈何。 嗤彼當世人,鬥智互礱磨。 眼前移造物,胸中鑄干戈。 權門詎雲遠,一徑即能過。 天門誰謂高,攀緣手堪摩。 巧人固多事,有如繭中蛾。 繭成身自錮,拙者頻笑歌。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笨拙,不靈活。
  • :巧妙,靈活。
  • :嘲笑。
  • 礱磨:磨礪,這裏指相互競爭、較量。
  • 移造物:操縱自然,改變事物。
  • 鑄干戈:製造武器,比喻策劃戰爭或爭鬥。
  • 權門:有權勢的家庭或門第。
  • 詎雲遠:豈能說遠,意指並不遙遠。
  • 攀緣:攀爬,比喻通過各種手段向上爬。
  • 繭中蛾:比喻自縛,無法自拔。
  • :囚禁,束縛。

翻譯

古人過於笨拙,而今人卻巧妙得多。 古人的本意已經不復存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又將如何? 我嘲笑當今的人們,他們相互鬥智,不斷磨礪。 他們試圖操縱自然,心中充滿了爭鬥的念頭。 權勢之家豈能說遠,一條小徑就能到達。 天門誰說高不可攀,攀爬的手已經可以觸摸到。 巧妙的人固然多事,就像繭中的蛾,自縛其中。 而笨拙的人卻頻頻笑歌,自在逍遙。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古人「拙」與今人「巧」的對比,表達了對現代社會人們過於追求技巧和權謀的批判。詩中,「古意竟不存」一句,道出了對傳統美德喪失的遺憾。後文通過「嗤彼當世人」等句,進一步諷刺了人們爲了權勢和利益而相互爭鬥的現象。最後,以「繭中蛾」和「拙者頻笑歌」作結,形象地揭示了巧者自縛、拙者自得的哲理,體現了作者對於簡單生活的嚮往和對複雜社會的深刻反思。

朱誠泳

安徽鳳陽人。明宗室。號賓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孫。弘治元年襲封秦王。長安有魯齊書院,久廢,誠泳別易地建正學書院,又於其旁建小學,擇軍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詩。著有《經進小鳴集》。卒諡簡。 ► 1319篇诗文

朱誠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