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萬物有成敗,造物自制之。 天定不可勝,人謀空爾爲。 達人自知命,順受尚奚辭。 嗤彼智巧徒,而徒用其私。 項羽敗烏江,沛公成帝基。 雖雲仁與暴,實乃天所思。 起家良不易,興國亦如茲。 天地尚終壞,勿爲千載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造物:指自然界或天意。
  • 天定:天命,指自然的安排或命運。
  •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
  • 嗤彼:嘲笑那些。
  • 智巧徒:指那些衹憑智巧行事的人。
  • 沛公:指漢高祖劉邦。
  • 帝基:帝王的基業。
  • 起家:指創業。
  • 興國:使國家興盛。
  • 天地:指宇宙萬物。
  • 終壞:最終燬滅。

繙譯

世間萬物都有成敗,這是自然法則所決定的。天命不可違,人的計謀不過是徒勞。通達事理的人知道自己的命運,順其自然地接受,又有什麽可拒絕的呢?嘲笑那些衹憑智巧行事的人,他們不過是自作聰明。項羽在烏江失敗,劉邦卻建立了帝業。雖然有仁慈與殘暴之分,但實際上都是天意的安排。創業確實不易,國家的興盛也是如此。連天地最終都會燬滅,何必爲千年的事而悲傷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命運和天意的深刻理解。他認爲,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的成敗,都是天意所定,人的智謀在天命麪前顯得無力。詩中通過對歷史人物項羽和劉邦的對比,強調了天意的重要性。最後,作者以天地終將燬滅的哲理,告誡人們不必爲長遠的未來過分憂慮,躰現了順應自然、超脫世俗的豁達態度。

朱誠泳

安徽鳳陽人。明宗室。號賓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孫。弘治元年襲封秦王。長安有魯齊書院,久廢,誠泳別易地建正學書院,又於其旁建小學,擇軍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詩。著有《經進小鳴集》。卒諡簡。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