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君子莫施智,施智近小人。 愚人祗自愚,至愚翻近仁。 吾觀古人智,而不私其身。 後人乃機巧,鬼魅與同倫。 吁嗟愚下流,爲謀固難陳。 安知千慮中,一得無可因。 智囊竟何爲,東市冤莫伸。 愚智莫相笑,同爲千古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施智:運用智謀。
  • :只是。
  • :反而。
  • 機巧:機智巧變。
  • 鬼魅:鬼怪,比喻邪惡或不光明的人或事。
  • 吁嗟:嘆詞,表示憂傷或惋惜。
  • 愚下流:指智力低下的人。
  • 一得:一點收穫或成就。
  • 智囊:指智謀之士。
  • 東市:古代刑場,此處指智者因智謀而遭受不幸。

翻譯

君子不要濫用智謀,濫用智謀接近小人。 愚人只是自愚,極其愚昧反而接近仁德。 我看古人運用智謀,不是爲了私利。 後世的人機智巧變,卻與鬼魅爲伍。 唉,智力低下的人,謀劃實在難以陳述。 怎知在千思萬慮中,一點收穫也沒有呢? 智謀之士最終又如何,在刑場上冤屈無法伸張。 愚者和智者不要互相嘲笑,最終都將成爲歷史的塵埃。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智與愚,表達了對智謀使用的深刻思考。詩中,「君子莫施智」一句,直接提出了對智謀使用的警示,認爲智謀不應被濫用,否則會淪爲小人。接着,詩人通過對愚人的描述,提出了「至愚翻近仁」的觀點,即極端的愚昧反而可能接近仁德,這與傳統觀念中對智者的推崇形成了鮮明對比。後文對後世機巧之人的批評,以及對智者不幸命運的描繪,都深化了這一主題。最後,詩人呼籲愚智不要互相嘲笑,因爲最終都會成爲歷史的塵埃,這既是對智愚之爭的超越,也是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

朱誠泳

安徽鳳陽人。明宗室。號賓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孫。弘治元年襲封秦王。長安有魯齊書院,久廢,誠泳別易地建正學書院,又於其旁建小學,擇軍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詩。著有《經進小鳴集》。卒諡簡。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