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吹笙曲

當年子晉學吹笙,學得丹山兩鳳鳴。 只願凌風歸碧落,不圖代日戀周京。 一朝邂逅浮丘子,鶴駕飄搖羾元始。 閬風玄圃友羣仙,萬歲千秋終不死。 七月七日天下秋,分明返憩緱山頭。 世人可望不可近,空有涕泗交橫流。 吁嗟我亦子晉徒,曲終逸興凌空虛。 塵寰謫限滿千歲,相與翱翔遊帝都。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鳳吹笙曲:指用笙演奏的曲子,笙是一種古代樂器。
  • 子晉:傳說中的仙人,擅長吹笙。
  • 丹山:神話中的山名,常與鳳凰相關聯。
  • 兩鳳鳴:比喻笙聲美妙,如同兩隻鳳凰的鳴叫。
  • 凌風:乘風,形容飛翔的樣子。
  • 碧落:天空。
  • 代日:指代替太陽,比喻在人間有重要地位。
  • 周京:指周朝的都城,這裏泛指人間繁華之地。
  • 邂逅:偶然相遇。
  • 浮丘子:傳說中的仙人。
  • 鶴駕:仙人乘坐的鶴。
  • :飛翔。
  • 元始:道教中的元始天尊,代表宇宙的起始。
  • 閬風玄圃:神話中的仙境。
  • 萬歲千秋:形容時間長久。
  • 緱山:傳說中子晉修煉成仙的地方。
  • 涕泗:眼淚和鼻涕。
  • 塵寰:人間世界。
  • 謫限:被貶下凡的期限。
  • 翱翔:自由飛翔。
  • 帝都:指天上的都城,仙境。

翻譯

當年子晉學習吹笙,學得如同丹山上的兩隻鳳凰鳴叫般美妙。他只願乘風飛向天空,不願在人間代替太陽,留戀周朝的都城。一天偶然遇到浮丘子,乘坐鶴駕飄飄然飛向元始天尊的所在。在閬風玄圃與羣仙爲友,萬歲千秋都不會死去。七月七日,天下已是秋天,他分明回到了緱山的山頂。世人可以仰望卻無法接近,只能空自淚流滿面。哎呀,我也是子晉的追隨者,曲終之後,逸興飛揚,彷彿凌空虛無。人間被貶的期限滿了千年,我們將一起自由飛翔,遊歷天上的都城。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子晉學笙成仙的故事,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世、追求仙境生活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元素和仙境意象,如丹山、碧落、閬風玄圃等,構建了一個超凡脫俗的仙境世界。通過對子晉與浮丘子相遇、飛昇的描寫,詩人展現了對自由飛翔、長生不老的渴望。結尾處,詩人自比爲子晉的追隨者,表達了自己對仙境生活的無限嚮往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朱誠泳

安徽鳳陽人。明宗室。號賓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孫。弘治元年襲封秦王。長安有魯齊書院,久廢,誠泳別易地建正學書院,又於其旁建小學,擇軍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詩。著有《經進小鳴集》。卒諡簡。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