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景範亭

· 朱浙
瑞靄霏微半不分,遙從江樹望江門。 橘中遺老今無恙,竈下桐聲舊有聞。 葵藿丹心瞻日近,庭闈風色及春溫。 自憐憔悴逋臣影,釋褐曾沾玉露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瑞靄(ruì ǎi):吉祥的雲霧。
  • 霏微(fēi wēi):細雨瀰漫的樣子。
  • 橘中遺老:指隱居的高人。
  • 竈下桐聲:指隱居生活中的音樂,桐指古琴。
  • 葵藿(kuí huò):葵和藿,兩種植物,比喻忠心。
  • 丹心:忠誠的心。
  • 逋臣(bū chén):指逃亡或被貶的官員。
  • 釋褐:脫去平民的衣服,指開始做官。
  • 玉露:比喻皇帝的恩澤。

翻譯

吉祥的雲霧瀰漫,細雨中遠望江樹與江門,景象朦朧難辨。 隱居的高人如今安然無恙,舊時聽聞的古琴聲依舊在竈下回響。 忠誠的心如同葵藿向日,庭院的景色隨着春風變得溫暖。 自憐身爲逃亡的臣子,身影憔悴,曾蒙受皇帝的恩澤而脫去平民衣裳。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朦朧的江景和隱居生活的寧靜,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忠誠的堅守。詩中「瑞靄霏微」和「橘中遺老」等意象,營造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末句「自憐憔悴逋臣影,釋褐曾沾玉露恩」則透露出詩人對往昔榮耀的懷念與對現狀的無奈,體現了內心的複雜情感。

朱浙

明福建莆田人,字必東,號損巖。嘉靖二年進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羣臣必欲帝母昭聖皇太后,浙亦上疏力爭。帝怒,立捕至內廷,除名爲民。有《天馬山房遺稿》。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