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辛亥五月廿九日世賞內翰訪餘於行臺因留小酌聯句二首

· 江源
福星三月照分司,學士輝光復過之。 翰墨林中瞻北斗,風雲會裏是佳期。 虔州懷古詩逾壯,螺浦生才氣獨奇。 如此好懷如此景,杯行到手莫教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弘治辛亥:即弘治四年(1491年)。
  • 內翰:指翰林學士。
  • 行臺:古代官署名,指地方行政長官的辦公場所。
  • 小酌:小飲,指簡單的飲酒。
  • 聯句:古代文人聚會時,每人輪流作一句詩,合起來成爲一首完整的詩。
  • 福星:比喻帶來好運的人。
  • 翰墨林:比喻文人聚集的地方。
  • 北斗:北斗星,比喻指引方向或傑出的人物。
  • 風雲會:比喻有才能的人相聚。
  • 虔州:地名,今江西省贛州市。
  • 螺浦: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產才之地。
  • 杯行到手:指酒杯傳到自己手中。

翻譯

在弘治四年的五月二十九日,一位名爲世賞的翰林學士來訪我於行臺,我們因此留下小酌,並共同創作了兩首聯句詩。

福星在三月照耀着分司,學士的光輝再次降臨。在文人聚集的地方,我們仰望着北斗星,這樣的風雲際會真是難得的佳期。

在虔州,我們懷念古時的壯麗詩篇,而在螺浦,誕生的人才氣獨特而奇異。這樣的好心情,這樣的美景,當酒杯傳到手中時,千萬不要遲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翰林學士世賞在行臺小酌並聯句的情景,通過「福星」、「翰墨林」、「北斗」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對學士的敬仰以及對文人相聚的喜悅。詩中「虔州懷古詩逾壯,螺浦生才氣獨奇」展現了作者對歷史和人才的讚美,而「杯行到手莫教遲」則生動地傳達了作者對當下美好時光的珍惜和享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雅集的風采。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