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黃金台:古代傳說中的地名,相傳爲燕昭王爲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 將君命:接受君王的命令。
- 鉄柱宮: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爲道教宮觀。
- 駐使幢:駐紥使節的旗幟。
- □孺子:此処缺字,無法確知所指何人。
- 許旌陽:即許遜,東晉道士,被尊爲道教四大天師之一。
- 黃冠:道士的別稱。
- 將雛:帶領幼鳥。
- 白鶴雙:兩衹白鶴。
- 幽僻:幽靜偏僻。
- 洞房:此処指道觀中的房間。
- 三借:多次借用。
繙譯
在黃金台上接受君王的命令,來到鉄柱宮中駐紥使節的旗幟。 雖然沒有親眼見到那位孺子,但先在祠堂前拜見了許旌陽。 鍾聲響起,聚集了上百位黃冠道士,環繞樹木的是一對帶著幼鳥的白鶴。 這個地方一直非常幽靜偏僻,多次借用道觀中的房間也無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到訪鉄柱宮的情景,通過對黃金台、鉄柱宮等地點的提及,展現了詩人的使命感和對道教文化的尊重。詩中“鳴鍾聚食黃冠百,繞樹將雛白鶴雙”生動描繪了道觀中的和諧景象,躰現了詩人對幽靜生活的曏往。結尾的“洞房三借亦何妨”則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生活的隨和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