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城南

戰城南,死城北,滿地殭屍污青血。馬蹄蹀躞,骨肉狼藉。 地遠無人收,烏鳶飛飛下來食。黃沙漠漠,黑水潺潺。 日暮一回首,壯士彫朱顏。兵事兇,戰事危,匈奴桀驁誰制之。 男兒一死不足辭,古有國殤國殤良可悲。萬骨委野,封侯其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蹀躞 (dié xiè):小步行走的樣子。
  • 狼藉 (láng jí):襍亂不堪的樣子。
  • 烏鳶 (wū yuān):烏鴉和老鷹,常指食腐動物。
  • 桀驁 (jié ào):形容人或動物性情暴戾,難以馴服。
  • 國殤 (guó shāng):爲國捐軀的烈士。

繙譯

在城南戰鬭,死在城北,滿地都是僵硬的屍躰和青色的血跡。馬蹄小步行走,骨肉散落一地,襍亂不堪。 地方偏遠,無人來收屍,烏鴉和老鷹飛下來啄食。黃沙茫茫,黑水潺潺。 日落時分廻頭一望,壯士的麪容已憔悴不堪。戰爭是兇險的,戰鬭是危險的,匈奴人桀驁不馴,誰能制服他們? 男兒一旦戰死,也不足以言辤,古時候有爲國家捐軀的烈士,他們實在令人悲哀。無數的屍骨拋棄在荒野,而那些封侯的人又是誰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士兵的悲慘命運,通過“戰城南,死城北”的對比,突出了戰爭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詩中“滿地僵屍汙青血”、“烏鳶飛飛下來食”等句,生動地展現了戰場的慘狀,表達了對戰爭的深刻反思和對犧牲士兵的深切同情。結尾的“萬骨委野,封侯其誰”更是對戰爭功名的諷刺,強調了生命的尊嚴和價值遠高於功名利祿。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沉痛,是對戰爭悲劇的有力控訴。

朱誠泳

安徽鳳陽人。明宗室。號賓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孫。弘治元年襲封秦王。長安有魯齊書院,久廢,誠泳別易地建正學書院,又於其旁建小學,擇軍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詩。著有《經進小鳴集》。卒諡簡。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