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洞二首

桃川道士來相送,指點仙蹤玉觀西。 雲鎖洞門何處問,花開溪路幾人迷。 石橋自發新秋草,丹竈長封舊日泥。 落日山中不勝思,鬆陰竹色冷悽悽。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仙蹤:仙人的蹤跡。這裏指秦人洞曾經可能存在仙人留下的痕跡。
  • 雲鎖洞門:雲霧環繞,像是鎖住了洞門。形容洞門被雲霧遮蔽,難以看清。
  • **花開溪路:溪邊小徑旁鮮花盛開。
  • **新秋草:初秋時長出來的草。
  • **丹竈:煉丹的爐竈。古人常幻想通過煉丹獲得長生不老之藥。 **
  • **長封:長時間被封住。
  • **不勝思:情思涌起難以抑制 。「勝」在這裏讀[shēng],是「承受、禁得起」的意思 。

翻譯

桃川的道士前來爲我送別,他伸手指點着,告訴我仙人曾在那玉觀西邊留下蹤跡。雲霧繚繞,把洞門遮得嚴嚴實實,我要到哪裏去探尋這神祕的所在呢?溪邊道路兩旁鮮花繽紛綻放,又令多少人迷失在這美好景色之中。那古老的石橋邊,初秋的野草自由自在地生長着;曾經的煉丹爐竈,依舊長久地被舊日的泥土封蓋着。夕陽漸漸西沉,我身處山中,心裏滿是難以抑制的感慨,松樹枝葉間灑下的陰翳,竹叢散發的色澤,都透着冷冷的、悽慘的氣息 。

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爲起筆,通過對秦人洞周邊景色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空靈、幽靜且帶着淡淡哀愁的氛圍。詩的開篇借道士指引仙蹤,爲秦人洞增添了一抹神祕的色彩 。頷聯以「雲鎖洞門」「花開溪路」進一步渲染神祕感和景色魅力,一靜一動,引發人們對仙人蹤跡的好奇與嚮往 。頸聯中「石橋新草」「丹竈舊泥」,新舊對比,歲月流逝之感頓生,昔日仙人活動的痕跡如今只留下荒蕪衰敗之象,暗示了時光的無情。尾聯「落日山中」點明時間地點,以景襯情,展現了詩人面對眼前清冷之景,心中涌起的無盡思索與惆悵。整首詩情景交融,借尋訪仙人遺蹟,抒發對過往消逝、世事變遷的喟嘆。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