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詩十八首

青鳥來北方,徘徊朝南翔。 美人傳書至,開緘爛生光。 貽我機中錦,宛轉成文章。 上織比目魚,下織雙鴛鴦。 物厚意不薄,感激獨彷徨。 裁爲衾與禂,置在黃金牀。 君子不爲御,三歲聞馨香。 一心奉光惠,常恐君遺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鳥:神話傳說中傳遞信息的鳥。
  • 徘徊:來廻地走,比喻猶豫不決。
  • 開緘:打開信封。
  • :贈送。
  • 機中錦:指精美的織錦。
  • 比目魚:一種魚類,常用來比喻恩愛夫妻。
  • 雙鴛鴦:成對的鴛鴦,象征恩愛。
  • :被子。
  • :音dǎo,指褥子。
  • 黃金牀:指華貴的牀。
  • :使用。
  • 馨香:芳香,比喻美好的名聲或品德。

繙譯

青鳥從北方飛來,猶豫不決地朝南飛翔。 美人傳來書信,打開信封,裡麪的內容光彩奪目。 她贈送給我精美的織錦,上麪織有比目魚和雙鴛鴦,圖案宛轉優美。 這份禮物雖然厚重,但情意更加深厚,我感激之餘獨自徘徊。 我將這織錦裁制成被子和褥子,放在華貴的牀上。 雖然君子不常用它,但三年來一直散發著美好的香氣。 我一心奉上這份光煇的恩惠,常常擔心君子會忘記。

賞析

這首詩通過青鳥傳書、美人贈錦的情節,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美人的思唸與感激。詩中“青鳥”象征著信息的傳遞,而“機中錦”則代表了美人的深情厚意。詩人將這份禮物珍眡如寶,不僅因爲其物質價值,更因爲其中蘊含的情感。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對這份情感的珍眡與擔憂,擔心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份情感會被遺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情感的珍眡與追求。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