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詩十八首

繁霜降秋夜,膏火寒無光。 悽風舉帷幄,素月流中房。 客行在殊境,獨處誰與將。 仰視天上星,羅列皆成行。 牛女獨何辜,??守河梁。 嗟無凌風翼,欲去不得翔。 引領長太息,泗涕徒沾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擬古詩:模倣古代詩人的風格創作的詩歌。
  • 繁霜:厚厚的霜,形容霜重。
  • 膏火:油燈。
  • 淒風:冷風。
  • 帷幄:帳幕。
  • 素月:明亮的月亮。
  • 中房:內室。
  • 殊境:異鄕,陌生的地方。
  • 牛女:指牽牛星和織女星,傳說中的牛郎織女。
  • ??(zhōu zhōu):形容星光閃爍。
  • 河梁:銀河的橋梁,指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
  • 淩風翼:比喻能夠飛翔的翅膀。
  • 引領:擡頭。
  • 太息:長歎。
  • 泗涕:眼淚。

繙譯

鞦夜降臨,厚厚的霜覆蓋大地,油燈在寒冷中失去了光芒。冷風吹動著帳幕,明亮的月亮照進了內室。客居在陌生的地方,獨自一人,無人相伴。擡頭仰望天空,星星排列成行。牛郎織女星爲何如此孤獨,閃爍著守在銀河的橋梁上。唉,我沒有能夠飛翔的翅膀,想要離去卻無法飛翔。衹能擡頭長歎,淚水不由自主地沾溼了衣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鞦夜孤獨的景象,通過繁霜、膏火、淒風、素月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寒冷、孤寂的氛圍。詩中“牛女獨何辜,??守河梁”一句,借用了牛郎織女的傳說,表達了詩人對孤獨和無奈的深刻感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和自由的曏往,以及現實中無法擺脫的束縛和孤獨。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