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蘇門

· 佘翔
黃河中斷太行山,一望煙雲縹緲間。 欲問蘇門鸞鳳嘯,即今惟有水潺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 鸞鳳: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常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水流聲,這裏指水聲輕柔、連續不斷。

翻譯

黃河從中間切開了太行山,我一眼望去,只見煙霧和雲彩在空中若隱若現。我想問蘇門山上的鸞鳳在哪裏鳴叫,但現在只能聽到水聲輕輕地流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站在黃河邊,遠望太行山的壯闊景象。詩中「黃河中斷太行山」一句,既展現了黃河的雄偉,又暗示了太行山的連綿。後兩句則通過「煙雲縹緲」和「水潺湲」的細膩描寫,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佘翔的高超藝術造詣。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漢,號鳳台。嘉靖三十七年進士。任全椒知縣。與御史議事意見相左,即拂衣罷去,放遊山水以終。工詩,有《薜荔園詩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