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yè):拜訪。
- 文達:李文達,明代名臣。
- 渺茫:模糊不清,難以捉摸。
- 賜第:皇帝賜予的宅第。
- 輝光:光輝。
- 雷雨:雷電和雨水。
- 塵埃:灰塵。
- 斗山:比喻重要的地位或人物。
- 雲孫:遠孫,指與自己關係較遠的後代。
- 通家誼:家族間的深厚情誼。
- 冠裳:古代官員的服飾,這裏指代官員。
翻譯
拜訪李文達公的祠堂, 故相的功名並未隨時間消逝, 先朝賜予的宅第依舊光輝。 青松在雷雨後更顯枝幹挺拔, 古屋雖積塵埃,棟樑依舊堅固。 魚水之歡已難再現千年前的盛況, 但李公的地位和影響,人們怎能一時忘懷? 遠孫們也因家族間的深厚情誼, 常常穿着官服來此拜謁。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明代名臣李文達的敬仰之情。詩中,「故相勳名未渺茫」一句,即表明李文達的功績和名聲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淡化,反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更加顯赫。通過「青松雷雨餘枝幹,古屋塵埃自棟樑」的描繪,詩人以青松和古屋爲喻,形象地展現了李文達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其宅第的堅固不朽。後兩句則通過對比「魚水已無千載遇」與「斗山安有一時忘」,強調了李文達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人們對他的長久記憶。最後,詩人提到自己的遠孫也常來此拜謁,顯示了家族間對李文達的深厚情誼和對其功績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