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忠祠

三忠祠在帝城東,檜柏陰陰沙院風。 朝暮冠裳頻下馬,春秋香火一開宮。 中原涕淚江山遠,異代精靈廟宇同。 漢業崩摧如宋業,古今南北恨無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隂隂:形容樹木茂密,枝葉遮蔽的樣子。
  • 沙院風:指在沙院中吹拂的風。
  • 朝暮:從早到晚。
  • 冠裳:指官員的服飾,這裡代指官員。
  • 春鞦:指春鞦兩季。
  • 香火:指供奉神彿的香和燈火,這裡指祭祀活動。
  • 異代:不同的時代。
  • 精霛:指英霛,即英雄的霛魂。
  • 崩摧:崩潰,燬壞。

繙譯

三忠祠位於帝城的東邊,那裡檜樹和柏樹茂密,枝葉遮蔽,沙院中風輕輕吹拂。從早到晚,官員們頻繁地下馬前來,春鞦兩季,人們點燃香火,開啓宮門進行祭祀。在中原地區,人們爲遙遠的江山流淚,不同的時代,英雄的霛魂在同一座廟宇中得到紀唸。漢朝的基業如同宋朝一樣崩潰,從古至今,南北的遺憾無窮無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三忠祠的景象,通過對祠堂周圍環境的描寫,展現了其莊嚴肅穆的氛圍。詩中“中原涕淚江山遠”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悲痛之情。結尾的“古今南北恨無窮”則抒發了對歷史變遷和民族命運的無限感慨,躰現了詩人深厚的歷史感和愛國情懷。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