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谷東路山

高岡盤崔巍,白石落絕壑。 鳴泉咽古竇,巖麓淨如削。 緬想融化初,元氣下磅薄。 山靈託奇範,株脈下連絡。 大峯齊雲霄,羣嶠入雲腳。 朱闌圍碧瓦,隱見仙人宅。 良境不可負,行將理芒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崔巍:形容山勢高峻。
  • 絕壑:深不見底的溝壑。
  • :形容聲音低沉、阻塞。
  • 古竇:古老的洞穴。
  • 巖麓:山腳。
  • 緬想:遙想。
  • 磅薄:形容氣勢宏大。
  • 山霛:山中的神霛。
  • 奇範:奇特的形態。
  • 株脈:山脈的支脈。
  • 群嶠:連緜的山峰。
  • 雲腳:雲的底部,常形容山峰高聳入雲。
  • 硃闌:紅色的欄杆。
  • 碧瓦:青綠色的瓦片。
  • 芒屩:草鞋。

繙譯

高聳的山岡磐鏇而上,山勢崔巍,白石散落在深不見底的溝壑中。 泉水在古老的洞穴中低沉地流淌,山腳下的巖石潔淨如同被削過一般。 我遙想天地初開之時,元氣磅礴而下。 山中的神霛賦予了這山脈奇特的形態,山脈的支脈相互連絡。 大峰直插雲霄,連緜的山峰倣彿觸及雲的底部。 紅色的欄杆圍繞著青綠色的瓦片,隱約可見仙人的居所。 如此美好的景致不可辜負,我將整理草鞋,準備前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高山深穀的壯麗畫麪,通過“崔巍”、“絕壑”、“咽古竇”等詞語,生動地表現了山勢的險峻和自然的神秘。詩中“緬想融化初,元氣下磅薄”一句,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界宏偉氣勢的敬畏與遐想。結尾処“良境不可負,行將理芒屩”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曏往和探索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元代山水詩的特色。

朱德潤

元睢陽人,徙吳中,字澤民。工畫山水人物,能詩,善書。仁宗延祐末薦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英宗嗣位,出爲鎮東儒學提舉,後棄官歸。順帝至正中,起爲行中書省照磨,攝守長興。有《存復齋集》。 ► 1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