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古樵觀予苦瘡鄙句遂自賦眉遭二韻各二首因次其韻爲戲

無端痁疥適相遭,空苦無成似嚼螯。 瘢疻着身猶刻畫,垢腥滿爪費爬搔。 行吟謾想歌愁絕,坐食空慚飽老饕。 偶見新詩還技癢,寒窗細字認牛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痁疥(shān jiè):一種皮膚病。
  • 嚼螯(jiáo áo):比喻徒勞無功。
  • 瘢疻(bān zhì):因瘡癤留下的疤痕。
  • 刻畫:此處指身體上的疤痕如同被刻畫一般。
  • 垢腥(gòu xīng):污垢和腥臭。
  • 爬搔(pá sāo):抓撓。
  • 行吟:邊走邊吟詠。
  • 歌愁絕:歌唱中流露出極度的憂愁。
  • 坐食:閒坐無事,只知吃喝。
  • 老饕(tāo):貪吃的人。
  • 技癢:比喻有某種技能的人,遇到機會時極想施展。
  • 牛毛:比喻細小。

翻譯

無緣無故遭遇了皮膚病,感覺就像徒勞地嚼着蟹螯一樣空苦無成。 身上的瘡疤像是被刻畫上去的,滿爪的污垢和腥臭讓人費力地抓撓。 邊走邊吟詠,漫無目的地想着歌曲中的極度憂愁,閒坐無事只知吃喝,感到十分慚愧。 偶然間看到新的詩篇,心中技癢難耐,在寒冷的窗邊細細地寫字,字跡細如牛毛。

賞析

這首作品描述了作者因皮膚病而感到的痛苦和無奈,通過比喻和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病痛帶來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詩中「嚼螯」、「刻畫」、「爬搔」等詞語形象地表達了作者的感受。後兩句則展現了作者對詩歌的熱愛,即使在病痛中也不忘創作,體現了詩人對藝術的執着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