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知己晉參軍,畫手分傳老可文。 碎影貼金初得月,寒梢聳翠欲幹雲。 平生自是輕餘子,一日那能無此君。 解爲南風卻炎暑,擬封清渭答殊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晉參軍:指東晉時期的文學家、書法家王羲之,他曾任參軍。
  • 老可文:指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因其書法風格老練而文雅,故稱「老可文」。
  • 碎影貼金:形容月光透過竹葉,在地面上形成的斑駁光影,如同貼上了金箔。
  • 寒梢聳翠:形容竹子的尖端在寒冷中顯得更加翠綠,高高聳立。
  • 幹雲:直插雲霄,形容竹子高聳。
  • 餘子:指其他的人或物。
  • 此君:指竹子。
  • 解爲南風:意指竹子的清涼能夠像南風一樣解除炎熱。
  • 卻炎暑:消除炎熱。
  • 擬封清渭:比喻將竹子的清涼比作渭水的清澈。
  • 答殊勳:回報特別的功勳或恩惠。

翻譯

當年與晉朝的參軍王羲之是知己,他的畫技和書法藝術流傳至今。月光初照,竹影斑駁如貼金;寒風中,竹梢翠綠高聳,彷彿要插入雲霄。平生自視甚高,不輕視他人,但怎能一日無竹相伴。竹子的清涼如同南風,能驅散炎熱的暑氣;我願將竹子的清涼比作渭水的清澈,以回報它特別的功勳。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展現了竹子高潔、清涼的特質,以及詩人對竹子的深厚情感。詩中「碎影貼金」和「寒梢聳翠」等句,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月光下的竹影和寒風中的竹梢,表達了竹子在不同環境下的美。後兩句則通過比喻和擬人,將竹子的清涼與南風、渭水相比,賦予竹子以人的情感和功勳,表達了詩人對竹子的讚美和依賴。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