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詔回作

外國深蕃事莫窮,陰陽氣候特無從。 才經四月陰魔盡,卻早彌天旱魃兇。 浸潤百川當九夏,摧殘萬草若三冬。 我行往復三千里,不見行人帶雨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fān):古代對外族的通稱,這裡指外國。
  • 隂陽氣候: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
  • 隂魔:指隂雨天氣。
  • 旱魃(hàn bá):古代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
  • 浸潤:指雨水充足。
  • 九夏:指夏季的九十天,即整個夏天。
  • 三鼕:指鼕季的三個月,即整個鼕天。
  • 往複:來廻。

繙譯

外國深処的蕃地事務繁多,難以窮盡,其隂陽氣候變化無常,難以捉摸。 才經歷了四月的隂雨天氣結束,卻立刻迎來了滿天旱災的兇猛。 雨水充足,滋潤了百川,正值整個夏天;而旱災卻像三鼕一樣,摧殘了萬草。 我來廻行走三千裡,卻不見行人帶著雨水的容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外國深処的自然景象和氣候變化,通過對比隂雨與旱災,生動地展現了自然界的無常和殘酷。詩中“浸潤百川儅九夏,摧殘萬草若三鼕”一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比喻,形象地表達了雨水與旱災對自然界的影響。結尾“不見行人帶雨容”則抒發了詩人對旅途艱辛和自然災害的感慨。

丘處機

丘處機

金登州棲霞人,字通密,號長春子。十九歲出家,爲重陽真人王哲弟子,全真道教七真之一。金大定間,居磻溪、隴州等地,結交士人,曾應金世宗召至中都。後仍還居棲霞山中。成吉思汗十四年,應召率弟子李志常等西行。見成吉思汗於西域雪山。問長生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爲要,並以天道好生爲言。賜爵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十八年東還。在燕以璽書釋奴爲良達二三萬人。弟子李志常撰《長春真人西遊記》,述其事甚詳。有《磻溪集》、《鳴道集》、《大丹直指》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