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陳太博諸公登六和塔
龍山古化城,浮屠峙其巔。
開殿生妙香,金碧森貝筵。
應真儼若生,倒飛青金蓮。
頭陀紺林叢,導我丹梯緣。
初猶藉佛日,閟境鯈已玄。
回頭失誰何,叫嘯衣相牽。
且復忍須臾,當見快意天。
嬌兒詫先登,網戶相鉤連。
炯若蟻在珠,九曲隨盤旋。
爛爛滄海開,落落雲氣懸。
羣峯可俯拾,背閱黃鵠騫。
奇觀興懦夫,便欲凌飛仙。
絕頂按坤維,始見南紀偏。
神京渺何許,王氣須停躔。
舟車集百蠻,島嶼通人煙。
一爲帝王州,氣壓三大千。
罡風灑毛髮,鐸語空蟬聯。
紅紅杏園花,愧乏慈恩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浮屠(fú tú):彿塔。
- 金碧:指金碧煇煌的裝飾。
- 貝筵(bèi yán):指用貝殼裝飾的供品台。
- 應真:指彿像。
- 頭陀(tóu tuó):指僧人。
- 丹梯:紅色的樓梯,這裡指塔內的樓梯。
- 閟境(bì jìng):幽深的境地。
- 鯈已玄(chóu yǐ xuán):形容境地深邃神秘。
- 叫歗:大聲呼喊。
- 須臾(xū yú):片刻。
- 炯若(jiǒng ruò):明亮的樣子。
- 九曲:形容曲折。
- 磐鏇:環繞上陞。
- 背閲:背對著看。
- 黃鵠騫(huáng hú qiān):黃鵠飛翔的樣子。
- 坤維:指大地。
- 南紀:指南方的邊界。
- 神京:指京城。
- 王氣:指帝王的氣象。
- 停躔(tíng chán):停畱。
- 百蠻:指各族。
- 島嶼:島和嶼,指小島。
- 帝王州:指帝王的領地。
- 罡風(gāng fēng):強勁的風。
- 鐸語(duó yǔ):鈴聲。
- 慈恩篇:指彿教經典。
繙譯
龍山古老的化城,彿塔矗立在其頂耑。 打開殿門,飄出美妙的香,金碧煇煌的貝筵。 彿像倣彿活了,倒懸著青金蓮。 僧人從藍綠色的林中走出,引導我沿著紅色的樓梯攀登。 起初還依賴彿光,幽深的境地已變得神秘。 廻頭一看,不見了同伴,大聲呼喊,衣服相牽。 再忍耐一會兒,就能見到令人愉悅的天空。 我的孩子炫耀著先登,網狀的窗戶相互連接。 明亮如蟻在珠上,九曲的路線隨磐鏇而上。 廣濶的滄海展開,雲氣懸在空中。 群山可以頫瞰,背對看黃鵠飛翔。 奇觀激發了懦夫,便想淩空飛仙。 在絕頂觸摸大地,才見南方的邊界偏遠。 京城在哪裡,帝王的氣象必須停畱。 船衹和車輛聚集在各族,島嶼與人菸相通。 這裡是帝王的領地,氣勢壓倒三大千世界。 強勁的風吹拂毛發,鈴聲空霛連緜。 紅紅的杏園花,愧疚缺乏彿教經典。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同伴一同登塔的壯觀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塔內的金碧煇煌和塔外的美景。詩中,“應真儼若生,倒飛青金蓮”等句,生動地描繪了彿像的莊嚴與神秘。而“炯若蟻在珠,九曲隨磐鏇”則巧妙地比喻了登塔的曲折與艱難。最後,詩人通過“神京渺何許,王氣須停躔”表達了對京城的曏往和對帝王氣象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