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郜彥清之浙西憲史時有高德晉同日應闢之江西所以詩中故及之
西浙西江同應闢,此時此會記清歡。
兩賢共起諸侯幕,十載誰先御史冠。
野寺聽蟬秋冉冉,津亭維馬雨珊珊。
清時事業須公等,老我山中拭目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應辟:接受征召。
- 諸侯幕:指在地方官員的幕府中任職。
- 禦史冠:禦史的官帽,代指禦史職位。
- 冉冉:漸漸地。
- 津亭:渡口邊的亭子。
- 維馬:系馬。
- 珊珊:形容雨聲細碎。
- 清時:太平盛世。
- 拭目:擦亮眼睛,表示期待。
繙譯
西浙的西江,我們同時接受了征召,此時此刻的相聚,記得是清雅的歡愉。 兩位賢才一同在諸侯的幕府中崛起,十年間,誰能率先戴上禦史的官帽? 在野外的寺廟裡聽蟬鳴,鞦意漸濃;渡口邊的亭子系著馬,細雨如珊珊之聲。 在這太平盛世,事業需要你們這樣的英才,而我,在山中拭目以待,期待你們的成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兩位賢才同時接受征召,分別前往西浙和江西的情景。詩中通過“野寺聽蟬”和“津亭維馬”的意象,營造出一種鞦意漸濃、離別在即的氛圍。末句表達了詩人對兩位賢才的期待,希望他們在太平盛世中有所作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自己隱居山中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和對時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