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按察胡大使

我生苦不早,已後朱紫陽。 居近世未遠,頗亦承餘光。 恭惟紫陽翁,派接周程張。 實學有實用,爲世作舟航。 古人不可見,來者猶有望。 紫山豪傑士,理學望北方。 帝憂浙右民,煩公持臺綱。 吾道無南北,得志同濟量。 我亦忝諸生,得升繡衣堂。 厥今民凋瘵,如疾居膏肓。 棄捐不自保,況復有蓄藏。 吏貪不加恤,乘時肆奪攘。 願公活斯民,風俗還虞唐。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朱紫陽:指朱熹,南宋著名理學家,其學說對後世影響深遠。
  • 周程張:指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均爲宋代理學的代表人物。
  • 舟航:比喻引導或指引。
  • 紫山:此處可能指胡大使的別稱或其所在之地。
  • 臺綱:指官府的綱紀或法度。
  • 濟量:指救助和衡量。
  • :謙辭,表示自己不配或不夠格。
  • 繡衣堂:指官府或高官的辦公場所。
  • 凋瘵(diāo zhài):指國家或社會的衰敗和困苦。
  • 膏肓(gāo huāng):比喻事物的要害或難以改變的狀況。
  • 奪攘:指搶奪和擾亂。
  • 虞唐:指古代的理想社會,如虞舜和唐堯的時代。

翻譯

我出生得晚,未能及早追隨朱熹。雖然時代相隔不遠,我也曾受到他的影響。我深感朱熹這位學者,繼承了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的學說。他的學問實用,爲世人提供了指引。雖然古代的聖賢已不可見,但未來仍有希望。紫山之地有英豪之士,他們在北方望向理學。皇帝憂慮浙江的人民,因此派您來維持法度。我們的道路不分南北,只要志向相同,就能共同救助和衡量。我也曾有幸成爲學生,得以進入高官的辦公場所。現在的民衆如同身患重病,難以自保,更不用說有所積蓄。官吏貪婪,不顧恤民衆,乘機搶奪和擾亂。希望您能救助這些民衆,使風俗迴歸到虞舜和唐堯那樣的理想時代。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朱熹及其學說的敬仰,以及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憂慮。詩中,作者通過回顧朱熹的學術成就和對後世的影響,表達了自己對理學的推崇和對古代聖賢的懷念。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當時社會腐敗和民衆苦難的深切關注,希望通過胡大使的努力,能夠改善社會狀況,恢復古代的理想風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作者的學識和情懷,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問題。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