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幼初之京

· 危素
振衣鳴玉上青霄,銀漢清秋轉斗杓。 北闕飛龍天杳杳,南雲歸雁路迢迢。 朝登華嶽風生腋,夜飲灤河月入瓢。 水竹清虛好真館,劉安有賦爲相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振衣:整理衣裳,表示莊重。
  • 鳴玉:古代官員佩戴的玉飾,行走時發出聲響,這裏指官員的裝束。
  • 青霄:天空。
  • 銀漢:銀河。
  • 斗杓:北斗七星的柄,這裏指北斗星。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也泛指帝王宮禁。
  • 飛龍:比喻帝王。
  • 杳杳:深遠,不見蹤影。
  • 南雲:指南方的雲,常用來象徵離別或思念。
  • 歸雁:遷徙的雁,常用來象徵書信或消息。
  • 迢迢:遙遠。
  • 華嶽:華山,五嶽之一。
  • 風生腋:形容風大,使人感到涼爽。
  • 灤河: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
  • 月入瓢:形容月光明亮,如同可以舀入瓢中。
  • 水竹:水邊的竹子,這裏指清幽的環境。
  • 真館:道士修真的館舍。
  • 劉安:西漢時期的文學家,著有《淮南子》。

翻譯

整理衣裳,佩戴鳴玉,踏上青霄,銀河在清秋中轉動着北斗星的柄。北方的宮闕中,飛龍般的帝王在深遠的天空中不見蹤影,南方的雲中,歸雁的路途遙遠。早晨登上華山,風大得彷彿能生出腋下,夜晚在灤河邊飲酒,月光明亮得彷彿可以舀入瓢中。水邊的竹子清幽,適合修真的館舍,劉安曾有賦文相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送別張幼初前往京城的情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壯闊的自然景觀和深遠的離別情感。詩中「振衣鳴玉上青霄」等句,以高遠的視角和華麗的辭藻,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如「朝登華嶽風生腋,夜飲灤河月入瓢」,傳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友人的深情厚意。整首詩意境開闊,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危素

元明間江西金溪人,字太樸,一字雲林。師從吳澄、範槨,通五經。元至正間授經筵檢討,與修宋、遼、金三史,累遷翰林學士承旨。入明爲翰林侍講學士。與宋濂同修《元史》。兼弘文館學士備顧問。後以亡國之臣不宜列侍從爲由謫居和州,守餘闕廟。怨恨卒。有《危學士集》等。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