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韻二律喜其寄傲僧廬深得幽寂之趣

· 葉顒
健理煙波釣月槎,困眠雲屋野僧家。 清談自足酬玄旨,佳句仍堪罩碧紗。 蕭寺借栽陶令菊,祗園分種邵平瓜。 翻經石上琴彈罷,最喜良宵兩部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健理:精心料理。
  • 煙波:煙霧籠罩的水面。
  • 釣月槎:指在月光下釣魚的小船。
  • 雲屋:形容僧舍高遠,如在雲中。
  • 玄旨:深奧的道理或旨意。
  • 碧紗:綠色的紗帳,常用來形容清雅的環境。
  • 蕭寺:指僧院。
  • 陶令菊:指陶淵明所喜愛的菊花。
  • 祗園:佛教中的一個著名園林,這裏泛指僧院。
  • 邵平瓜:指邵平所種的瓜,邵平是東漢時期的名士,以種瓜爲樂。
  • 翻經:指翻閱佛經。
  • 兩部蛙:指兩處蛙聲,形容夜晚的寧靜中蛙聲格外清晰。

翻譯

精心料理着在煙霧籠罩的水面上釣月的小船,睏倦時就在雲霧繚繞的僧舍中安眠。清談足以領悟深奧的道理,佳句之美足以用碧紗帳來遮罩。在僧院借地栽種陶淵明所愛的菊花,在園中分種邵平所種的瓜。在翻閱佛經的石上彈完琴,最喜愛的是夜晚兩處蛙聲交織的良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僧侶生活的寧靜畫面,通過「煙波釣月槎」、「雲屋」等意象展現了僧侶生活的超然與幽靜。詩中「清談自足酬玄旨」一句,表達了作者對深奧道理的領悟,而「佳句仍堪罩碧紗」則顯示了作者對詩句之美的珍視。後兩句通過「陶令菊」和「邵平瓜」的種植,進一步以物喻人,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之美的欣賞。結尾的「兩部蛙」聲,更是以動襯靜,加深了夜晚的寧靜與詩人的心境。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