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韻寄李本存二首

· 葉顒
獨憐湖海倦遊人,忍泣牛衣淚灑襟。 經史沈酣千載志,功名辜負半生心。 空驚系肘黃金印,徒羨峨冠碧玉簪。 何似麻衣破紗帽,石牀雲屋理瑤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獨憐:特別憐憫。
  • 湖海:江湖,泛指四方各地。
  • 倦遊:厭倦了遊歷四方。
  • 忍泣:強忍哭泣。
  • 牛衣:古代給牛禦寒的覆蓋物,比喻貧寒。
  • 沈酣:沉醉,沉迷。
  • 千載志:千年來的志曏。
  • 功名:指官職和名聲。
  • 辜負:對不起,未能實現。
  • 系肘黃金印:指官職的象征,黃金印章。
  • 峨冠碧玉簪:高高的帽子和碧玉的發簪,形容官員的裝束。
  • 麻衣:粗佈衣服,指平民或隱士的服裝。
  • 破紗帽:破舊的帽子,與峨冠相對,表示簡樸。
  • 石牀雲屋:指隱居的山林生活。
  • 理瑤琴:彈奏瑤琴,古代的一種樂器,象征高雅的生活。

繙譯

特別憐憫那些厭倦了四方遊歷的人,他們強忍著哭泣,淚水灑滿了貧寒的衣襟。沉醉於經史之中,懷揣著千年來的志曏,卻半生心血未能實現功名。空自驚訝於官職的象征,徒然羨慕官員的華麗裝束。相比之下,穿著粗佈衣服,戴著破舊帽子,在山林中彈奏瑤琴,過著隱居的生活,豈不是更加自在?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世俗功名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獨憐湖海倦遊人”一句,即展現了詩人對四処漂泊生活的疲憊與無奈。後文通過對“系肘黃金印”與“峨冠碧玉簪”的描繪,對比了官場的虛榮與隱士的簡樸,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對功名的淡漠和對自然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霛自由的理想。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