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湖州路同知中憲郜公子敬輓章
昔日趨烏府,君年正黑頭。
家承今閥閱,世出古諸侯。
夙有登車志,仍多爲國謀。
浚湖陳上策,平寇借前籌。
澤國波瀾息,蠻江霧雨收。
遙知鷹隼擊,曾與鳳凰遊。
跋涉三千里,勤勞五十秋。
臺評通北闕,士論溢南州。
廣海綏南服,湘潭控上游。
三司勞贊畫,兩縣起歌謳。
別駕恩初下,朝堂禮更優。
上書才告老,拂袖即歸休。
樂矣陶潛酒,飄然范蠡舟。
春田苕水近,夏屋弁山幽。
潔以蘭爲佩,輕堪竹作兜。
兒官從此大,孫孝復何憂。
一日音容隔,羣公涕泗流。
西軒情脈脈,東勝夢悠悠。
芝室人千古,花蹊土一抔。
明公發潛德,勒石表林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烏府:古代官府的別稱。
- 閥閲:指家世、門第。
- 登車志:指有志於爲國家傚力。
- 濬湖:疏濬湖泊。
- 蠻江:指邊遠地區的江河。
- 鷹隼擊:比喻英勇的行動。
- 鳳凰遊:比喻與高貴的人交往。
- 跋涉:長途艱苦的行走。
- 北闕:古代宮殿北麪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処。
- 南州:泛指南方地區。
- 綏南服:安撫南方。
- 湘潭:地名,今湖南省湘潭市。
- 三司:古代官制中的三個重要官職。
- 贊畫:輔助謀劃。
- 朝堂:朝廷。
- 告老:官員因年老請求退休。
- 拂袖:形容決然離去的樣子。
- 陶潛酒:指隱居生活的樂趣。
- 範蠡舟:比喻隱退江湖。
- 苕水:水名,在今浙江省。
- 弁山:山名,在今浙江省。
- 蘭爲珮:比喻高潔的品德。
- 竹作兜:用竹子做的轎子,比喻簡樸的生活。
- 兒官:指兒子的官職。
- 孫孝:指孫子的孝順。
- 芝室:指墓室。
- 花蹊:花間小路。
- 一抔土:一捧土,指墳墓。
- 勒石:刻石立碑。
- 林邱:山林。
繙譯
昔日你在烏府任職,那時你正值壯年。你的家族有著顯赫的家世,世代出任諸侯。你一直懷有爲國傚力的志曏,爲國家出謀劃策。你疏濬湖泊,提出上策,平定邊疆,借助前人的籌劃。澤國的波瀾平息了,蠻江的霧雨也消散了。遙想你英勇的行動,曾經與高貴的人交往。你長途跋涉三千裡,辛勤工作了五十個春鞦。你的評價傳到了朝廷,士人的議論遍佈南方。你在廣海安撫南方,湘潭控制上遊。三司官員對你的謀劃表示贊賞,兩縣的百姓也唱起了贊歌。別駕的恩寵剛剛下達,朝廷對你的禮遇更加優厚。你上書請求退休,決然離去廻歸田園。你享受著隱居的樂趣,像範蠡一樣飄然江湖。春天你在苕水附近的田野,夏天你在弁山的幽靜屋中。你以蘭花爲珮飾,以竹轎爲交通工具。你的兒子官職顯赫,孫子孝順,你還有什麽憂慮呢?一天之內,你的音容笑貌與我們隔絕,衆人淚流滿麪。西軒裡情意緜緜,東勝夢悠悠。你的墓室裡人已千古,花間小路上衹賸一抔黃土。明公發掘你的潛德,刻石立碑,表彰你的山林。
賞析
這首挽詩深情地廻顧了郜公子敬一生的功勣與品德,贊頌了他爲國家所做的貢獻和個人的高尚情操。詩中通過具躰的行動和成就,如濬湖、平寇、安撫南方等,展現了他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智慧。同時,通過對他晚年隱居生活的描繪,表達了對他人格魅力的敬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逝者的緬懷,也是對後人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