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處士遊天台

青冥路口絕人行,獨與僧期上赤城。 樹列煙嵐春更好,溪藏冰雪夜偏明。 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館風來竹氣清。 若過石橋看瀑布,不妨高處便題名。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冥(qīng míng):形容天空深邃的樣子。
  • 赤城:山名,位於浙江天台縣北,是天台山的一部分。
  • 煙嵐(yān lán):山中的霧氣。
  • 雉雊(zhì gòu):雉雞的叫聲。
  • 禾苗:稻穀的幼苗。
  • 野館:指山野中的客棧或休息處。
  • 竹氣:竹林中的清新氣息。
  • 石橋:可能是指天台山中的某個景點。
  • 瀑布:水從高處垂直落下的自然景觀。

翻譯

在深邃的天空下,路口無人行走,我獨自與僧人約定前往赤城山。 春天的山中,樹木被霧氣繚繞,景色更加迷人;夜晚的溪流,因冰雪而顯得格外明亮。 空曠的山中,雉雞的叫聲和短小的禾苗相伴;野外的客棧,風吹過竹林,帶來清新的氣息。 如果經過石橋觀賞瀑布,不妨在景色高處留下自己的名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朱慶餘與僧人一同遊覽天台山的情景。詩中,「青冥路口」和「獨與僧期」營造了一種幽靜而神祕的氛圍,而「樹列煙嵐」和「溪藏冰雪」則生動地描繪了山中的自然美景。後兩句通過對「空山雉雊」和「野館風來」的描寫,進一步以動襯靜,增強了山中的寧靜與清新。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欣賞,並希望在美景中留下自己的痕跡,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