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厲圖南往荊州覲伯

· 李頻
雲水入荊湘,古來魚鳥鄉。 故關重隔遠,春日獨行長。 山溜含清韻,江雷吐夜光。 郡中詞客會,遊子更升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荊湘(jīng xiāng):指荊州和湘江,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帶。
  • 故關:指古代的關隘,這裏可能指通往荊州的重要關口。
  • 山溜(shān liù):山間的小溪或瀑布。
  • 清韻:清脆悅耳的聲音。
  • 江雷:江水聲如雷鳴,形容江水湍急。
  • 夜光:指月光或星光。
  • 詞客:指擅長作詩文的人。
  •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 升堂:進入堂屋,比喻受到禮遇或參加重要的聚會。

翻譯

雲水交織,流入荊州和湘江之地,自古以來便是魚鳥的樂園。 古老的關隘重重,將我們隔得遙遠,春日裏獨自漫步,感受着長長的寂寞。 山間的小溪流淌着清脆悅耳的韻律,江水在夜晚發出雷鳴般的聲響,閃爍着夜光。 郡中聚集了擅長作詩文的才子,遊子們更是受到禮遇,得以進入堂屋,參與盛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友人厲圖南前往荊州覲見伯父的情景。詩中,「雲水入荊湘」一句,既描繪了地理環境,又隱喻了友人即將踏上的旅程。後文通過對「故關」、「春日獨行」等意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遠行的不捨和孤獨感。詩的最後兩句則轉而描繪了荊州的文化氛圍和友人即將受到的禮遇,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未來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