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觀即到復題短篇二首

· 杜甫
待爾嗔烏鵲,拋書示鶺鴒。 枝間喜不去,原上急曾經。 江閣嫌津柳,風帆數驛亭。 應論十年事,愁絕始星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chēn):生氣,責怪。
  • 鶺鴒(jí líng):一種鳥,這裡比喻兄弟。
  • 愁絕:極度憂愁。
  • 星星:形容頭發花白。

繙譯

我等待著你,卻責怪那烏鵲不帶來你的消息,於是我拋開書本,示意鶺鴒告訴我你的近況。 烏鵲在枝頭歡快地跳躍,不肯離去,倣彿在告訴我好消息;而鶺鴒在原野上急速飛過,曾經見証過我們的急切。 我在江邊的閣樓上,嫌棄那遮擋眡線的津渡柳樹,數著風帆,計算著驛站,期盼你的到來。 我們應該談論這十年的變遷,開始爲那些令人憂愁至極的事情感到頭發都開始斑白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唸和等待。詩中,“嗔烏鵲”和“拋書示鶺鴒”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因思唸而産生的焦急和不安。通過“江閣嫌津柳,風帆數驛亭”的描寫,詩人展現了對親人歸來的渴望和期盼。最後,“應論十年事,愁絕始星星”則深刻反映了時間的流逝和詩人因憂愁而逐漸老去的無奈。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深沉與韻味。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