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遊太原龍泉憶去歲禊洛見示之作

去歲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今歲暮春上巳,獨立香山下頭。 風光閒寂寂,旌旆遠悠悠。丞相府歸晉國,太行山礙幷州。 鵬揹負天龜曳尾,雲泥不可得同遊。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依照別人詩的題材或體裁作詩。
  • 裴令公:指裴度,唐代著名政治家。
  • 上巳:古代節日,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後定爲三月三日。
  • :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 洛水:流經洛陽的一條河。
  • 香山:位於洛陽,白居易晚年隱居之地。
  • 旌旆:旗幟。
  • 丞相府:指裴度的官邸。
  • 晉國:指山西,裴度的故鄉。
  • 太行山:橫跨山西、河南、河北的山脈。
  • 幷州:古代地名,今山西太原一帶。
  • 鵬揹負天:比喻志向遠大。
  • 龜曳尾:比喻隱居不仕。
  • 雲泥:比喻地位懸殊,無法相提並論。

翻譯

去年暮春的上巳節,我們一同在洛水中央泛舟。今年暮春的上巳節,我獨自站在香山之下。風光靜謐而寂寥,旗幟遠去,悠悠然。丞相的府邸歸於晉國,太行山阻擋了幷州。鵬鳥揹負着天空,烏龜拖着尾巴,雲和泥無法一同遊走。

賞析

這首作品是白居易對裴度去年上巳節遊洛水所作詩的和詩。詩中通過對比去年和今年上巳節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往昔歡樂時光的懷念以及對現狀的感慨。詩中「風光閒寂寂」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色的寧靜,也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寂。末句以「鵬揹負天龜曳尾,雲泥不可得同遊」作結,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與裴度地位懸殊、無法再同遊的遺憾。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獨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